知心朋友在中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分類: 親子關系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4-29
閱讀 :273
人一生的成長、發展、成功、幸福,離不開社會;人一生的愉快、煩惱、快樂、悲傷、愛與恨,也同樣與其他人的交往分不開。沒有同他人的交往、也就沒有人生的悲歡離合,也不會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換句話講,沒有與他人的交往,也談不上其他的一切。也許正因為這些原因,馬克思提出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是社會性動物。因此,與人交往不僅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基本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建構人類文明的基礎。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00年4月13日,新生代市場檢測機構在北京發布了《2000中國城市青少年消費形態報告》。該報告顯示,半數以上(51.1%)中學生認為,知心朋友是自己未來生活中最重要的,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選擇財富、權力、信仰等等其他事項的比例。同時,59%的中學生表示最快樂的時刻是“與朋友在一起“。這反映出交友已經成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據分析,現在十幾歲的城市青少年基本上都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與陪伴,有的只是父母的說教和無盡的愛,因而現在的中學生渴望友誼,渴望同齡人之間的理解與交流。
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人的生活離不開與人的交往,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一個人擁有什么樣的人際關系,卻關系著他生活是否幸福。假如一個人一個人擁有融洽和諧的人際氛圍,無疑他是幸福的。相反,假如一個人生活在緊張的人際關系中,那么伴隨他的必然是孤獨、寂寞、自卑和疑慮。可見,人際關系狀況影響著人的生活質量。對于處于成長旺盛期的高中生,人際關系的困惑對他們的精神世界構成很大的沖擊。在前面曾提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研究員對北京市近2名中學生進行的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其中,人際關系處于敏感狀態的中學生就占三分之一。既然這么多同學存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那么我們不妨聽聽他們心中有些什么困惑:
“感覺自己總是不自覺地在把同學分成三六九等,比如學習拔尖的、成績平平的和成績落后的。當然,自己是屬于落后的群體。我每次和學習好的同學說話時,總感到有些不本分,甚至有時感覺自己是小丑。“
“希望自己能有較好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可是見了人常常不知道說什么,后來就很少與人交談。我希望能使別人更快樂,但是我卻覺得在這一點上自己的成就不大,真不知道該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我總是渴望能與自己喜歡的女生說幾句話,做個朋友,可是見了女生的面就臉紅,原來想好的當時就全忘了,不知道說什么好,而且手腳不知道往哪放。“
……
要從根本上改善人際關系,我們必須了解人際交往的規律。只有掌握了規律,才能使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占據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氛圍,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