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在一起最多的就是父母。所以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聰明父母不但只到如何跟孩子交談,明白孩子的需求,更是達到一種想要的結果。那么,聰明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呢。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隊”,既要善于發現和贊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原因就是體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是溝通,只要明白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會懂得如何去滿足孩子,讓孩子對父母像朋友似的,沒有界限,真正的去和孩子做到交心,讓其明白你的心思。那么才是教育的一大成果
下一篇:體罰孩子 危害不可小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子關系好壞 對孩子的影響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