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父母子女的心理健康都具有幫助。但是,有的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似乎并不能達到很和諧的狀態。孩子甚至更愿意疏遠父母,自己一個人獨處。那么,孩子為什么會疏遠父母呢?
1、父母批評過多
專家稱,如果孩子一做錯事,父母任意指責,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產生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膽怯。
怎么辦:年幼的孩子大多以大人的看法產生自我認識,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情感要保持穩定,避免忽冷忽熱,也不要將你的不良情緒發泄到小寶寶身上。尤其不能以“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威嚇孩子。寶寶有了安全感自然會更大膽地去接觸陌生的人和環境。
2、父母包辦太多
如果父母對孩子包辦過多,孩子的自主性便難以得到發展。大部分父母都會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而事事代勞,父母的這種包辦溺愛只會壓抑孩子自主性的發展,使他們懷疑自己的能力,對一些事物形成膽怯心理。
怎么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放任自由,多鼓勵孩子大膽一點去探索他感到有趣的事物,“媽媽看著你,不怕”多給他一些“強心劑”能夠讓寶寶克服膽怯的心理。父母還可以有意識地給孩子一些挑戰與鍛煉,在生活中讓寶寶多幫忙參與,培養他的獨立性。
3、寶寶自我保護
認生是寶寶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在他看到陌生人時,他意識到家人和陌生人是不同的個體(6個月的寶寶已經開始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表現出敏感反應),孩子害怕這個陌生個體給他帶來傷害,因此,就以敏感閃躲,甚至大聲哭鬧的激烈方式來向家人傳遞自己害怕的情緒,以此得到家人的保護。
孩子為什么會疏遠父母呢?父母們就需要反思一下了。每個孩子都是最天真的,他們不會天生就不愿意和父母親近,一定是父母有不正確的地方,才讓孩子產生了抵觸父母的情緒。
推薦閱讀:父愛對于孩子身心健康友益
下一篇:不同父母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子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子溝通的操作錦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