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疾病分類: 神經癥(神經衰弱)
常見問題分類: 人際交往問題
治療方法分類: 行為療法
案例出處: 《行為療法》貴州教育出版社
姓名: 略 性別: 男 年齡: 44
教育程度: 大學畢業 社會經濟地位: 中學教師 婚姻狀況: 未婚
外在表現: 患者頂部脫發較多,表情抑郁,易激動、發怒。
表現出的問題:患者思考困難、疲勞、失眠,癥狀時輕時重近二十年之久。
既往生活史與當前生活情景
患者自幼單純、善良、心細,嚴于克已,勇于負責,樂于助人。大學畢業后在某中學任教,一腔心血均傾注于教育事業,但因家庭出身有“問題”,總受冷遇。婚姻問題因此遲遲未能解決。文革中被批斗打罵,受盡侮辱,曾有過輕生的念頭。終因患者沒有“重大”問題,被從寬發落,調一偏僻鄉村中學。此后患者忍氣吞聲,任勞任怨。白天辛辛苦苦,小小心心,夜里也擔驚受怕,輾轉難眠,擔心飛來橫禍。漸漸地覺得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腦子不太清晰,讀書撰文均不能持久。后因落實政策調回某市中學,并委以教研室主任之職。雖躊躇滿志,卻力不從心。愛直抒已見,愛打抱不平,同事反映其方法簡單,易激動,易發怒。看到反映文革時期的傷痕文學,每每不禁淚下,很難自制。常常滿腹牢騷,仿佛帶有一種彌散性的敵意,瞧什么人都不順眼,遇什么事都不順心。腦子里思緒如云,剪不斷,理還亂。有時緊張、著急,常嘆自己報國無門,但又不甘拜下風,自恃天生我才必有用。心遇人際糾紛或工作緊張,腦內就左思右想,雜亂無章,而且不由自主,欲不想也不行,難以入睡,甚至徹夜不眠。白天則精力疲乏,哈欠不斷,昏昏欲睡。自訴“一拿起書就想睡,一上床就清醒起來”。又訴全身無力,一動就想停,一停就想坐,一坐就想躺,躺下來又睡不著,很是難受。
心理社會發展歷史
先前因素:文革中受到沖擊。常有懷才不遇之感。
促使因素:文革后雖躊躇滿志,卻力不從心。工作方法簡單,易激動,易發怒。遇人際糾紛或工作緊張,癥狀產生。
既往健康狀況與治療史: 不詳
專家分析、評估與治療過程
第1次治療。將在鹽水和肥皂水混合液中浸泡過的海綿電極取出,輕輕擠壓,排除多余液體,防止導電液外溢。然后將兩電極分置于顳部(左耳上發際處)及枕部(后正中線與顳部電極水平線的交叉處)。將零電極置于左眼上方。患者腦電波頻率混亂。先令其在心中連續運算100-7=?再減7、再減7……3分鐘之內,腦電頻率波動在7-18微伏之間。再令其停止運算,精神放松,腦電頻率仍在此間波動。由此可見,患者的腦電活動不能順應他的思維要求。換句話說,需要進行專心致志、全神貫注地思考時,腦電活動的水平卻相對較低,有時甚至接近睡眠狀態。在如此狀態下從事腦力活動,效率自然很低。另一方面,要求患者放松,停止思考時,患者的腦電活動水平并非出現相應的降低,而是依然故我,相對較高,個別時候還表現出高度的警覺水平。這對于休息和睡眠自然是極大的妨礙。可能就是這種包含有不同頻率的腦電活動,使患者(白天)該清醒時不太清醒,(夜里)該靜息時不能入靜。鑒于患者這種情況,我們決定訓練患者改變腦電,達到腦電變化與行為基本同步的目的。
將反饋閾值定為8-13次/秒,即α波的范圍,這是治療的第一個目標。當腦電頻率符合這一要求時,就會有陽性強化的反饋聲。腦電反饋不像肌電反饋那樣可以指導患者盡量放松。它不是越放松越好,而完全是一個“嘗試錯誤”的學習過程,即患者碰巧得到了陽性強化反饋聲,他就應該仔細體會當時的心理狀態,并設法維持下去。如果反饋聲停止了,患者又得重新摸索,直到再次碰上反饋聲。
第2次至第14次治療。患者控制α波的能力逐漸加強,最后能在治療中的大部分時間維持這種腦電活動。患者自己摸索的經驗是:既不能想事情(這樣可能出現β波) ,也不能打瞌睡(這樣可能出現θ波),應該閉目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腹部的感覺變化。他自稱是受了“意守丹田”的啟發。
從第15次開始,訓練患者控制θ波,后來又訓練其控制β波,但成績不太理想。
從臨床效果來看,患者反映大部分時間中腦內不再是雜亂無章的思緒,有如去掉了頭上的緊箍咒。睡眠亦有改善,情緒也不像以前那樣激越。只是工作能力尚未見明顯改觀。
下一篇:神經衰弱多在青年初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神經衰弱癥的催眠療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