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是一名同性戀者。”昨日下午,一名參加座談會的志愿者告訴記者。和普通的男同性戀者不同的是,從2002年開始,他成為了一位在圈內公開的志愿者。他表示,政府和相關的機構為同性戀者提供了幫助,但是,一些實際的工作還是要有這樣經歷的人才能做得好:“我肯定比不是同性戀的人更了解這個群體。”
這名志愿者很健談,在昆明有不錯的事業,他的家在省內的其他地方。他說,除了性取向的不一樣,同性戀者和其他人并沒有不同。他常用一個比喻和其他同性戀者溝通:“有的人天生就是左撇子,同性戀也是一樣的道理,除了性取向不一樣,我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是守法的公民,一樣在為社會做貢獻。”他介紹,中學時代,這個問題弄得他特別苦惱,是不是只有他們才這樣?后來到昆明,發現許多人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他說:“我們常常在小范圍內交流,相互舒緩壓力。后來,我覺得既然這是改變不了的,那就應該給大家提醒,以安全的方式來進行性生活。”他說:“在這之前,昆明沒有這樣的志愿者,頂多就是在周圍的小范圍內才公開自己的性取向,現在,像我一樣的志愿者在昆明已經有七八十人,快3年了,我喜歡這項工作。”剛開始做志愿者的時候,他向一些圈內人發放預防性病的宣傳資料,可是很多人并不理解:“他們拿了安全套走,就是不看資料,還說我愛出風頭。”堅持下來的結果讓他很興奮:“有關機構在同性戀者中都做了對性病科學認知程度的調查,目前,有科學認知的比例比2002年提高了一倍多,這中間有每一個志愿者的功勞,我也覺得特別自豪。”
據這名志愿者介紹,昆明的男同性戀者各個年齡段都有,很多人在事業上卓有建樹,不過,長期以來,大家都缺乏一個公開交流的地方。對于來自親友和社會的壓力,他認為,同性戀者應該正視這個現實,他說,這也正是大家迫切希望有一個公開的場所交流的原因:“壓力是客觀存在的,必須要有個地方給我們舒緩一下,我們中的許多人會結婚,有家庭,如果再沒有一個舒緩壓力的地方,會有人承受不了的。”他說,參加這里聚會的人都認為,這里會為大家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場所,他特別提到了MB(MONEY BOY的縮寫):“國內已經出現了MB,就是給錢就提供性服務的男同性戀者,對這樣的現象,我們并不希望在身邊出現。”
在國內,同志也被廣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間打招呼用的稱呼,類似“師傅”。另外,中國同性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用“同志”互相稱呼。
下一篇: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是同性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性戀人士應該怎樣鑒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