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近幾年,同性戀問題在我國也漸漸顯露出來了,雖然還只是冰山一角,但是足以讓人們擔心。據調察,我國的同性戀人口已經接近四千多萬了,這雖然占中國人口的比例小,但是放在別國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那么,形成同性戀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呢?
(一)童年早期性心理:個體的幼兒時期就具有兩性素質及雙性戀特征,到底發展成同性戀還是異性戀是與個體在成長中的個人經歷有關的。“兒童對性的好奇心和窺探,起源很早甚至是在3歲之前開始”.他認為兒童期3~5歲時人類性心理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幼兒對自己的異性父母產生特殊強烈的依戀之情和性欲渴求,同時對同性產生敵對感。兒童會慢慢的抑制這種性本能情結,并對其同性父母認同時,這一時期宣告結束。
(二)性情緒因素:有研究者提出同性戀發生的真正原因是在于性情緒的左右,而且男女同性戀的發生原因是一樣的,同性戀和異性戀發生的原因也是一樣的,都是性情緒的作用。
(三)性行為因素:行為主義學派認為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連接關系,新行為主義給予刺激與反應之間加了一個機體內部變量,清楚的說明了當個體在環境因素的影響下,機體內部經過一系列的活動,然后做出反應,經過多次刺激的強化,個體最后形成一種行為,且不易消退。因此在社會學習理論下可以認為同性戀行為是受環境的影響而習得的。如果個體在與異性交往中受挫,有過不愉快的經歷,異性感情得不到正常的發展同時受到同性的引誘,就會產生同性戀的傾向。
人的一些經歷會改變一個人的內心,所處的環境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內心,人的內心影響著人的行為。那些同性戀者的不正常行為,都是心理健康受損導致的。以上的那些心理因素與同性戀的形成有莫大的關系,大家應該重視。
下一篇:同性戀自殺為什么日益嚴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請對同性戀人群多一點寬容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