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同性戀和基因有關系嗎?說到同性戀,相信大家對于這種有異于常人的性取向感到非常的不理解,所以為什么這個世界上會有同性戀,同性戀的心理跟正常人有哪些區別就成了人們非常想了解的問題,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些人對同性戀者存在一種偏見,認為是生活方式選擇的問題,但研究表明,同性戀可能與基因構成有關。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亨利王子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文森特·哈利帶領一個研究小組,對112名同性戀男性和258名異性戀男性的基因進行了對比。
結果發現,55.4%的同性戀男性體內雄激素受體基因較長,47.6%的異性戀男性體內雄激素受體基因較長。
研究人員說,雄激素受體基因較長可能導致睪丸激素信號傳輸弱,睪丸激素是決定發育早期大腦性別認知雄性化的關鍵因素。
研究認為,睪丸激素水平較低可能造成男性大腦發育期雄性化過程不完整,導致性別認知傾向于女性。 這一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學》雜志上。
以上就是小編收集的一些關于同性戀可能與基因有關的一些證明,在此與大家做個分享,希望大家能夠正視同性戀患者,雖然他們的性取向與正常人相反,但是畢竟也是個人情感問題,希望大家多多理解。
推薦閱讀:同性戀和早戀有什么聯系
下一篇:同性戀的特點都是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性教育預防同性戀的四個要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