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同性戀者的數量不斷攀升,而且,大部分的同性戀還是以女性居多。而對于她們來說,形成女同性戀的原因,還是和自己的家庭環境以及成長環境有關的。因為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響,導致自己的心理健康被損傷。
首先感到的是家庭中缺少父親的角色。父親早逝、很少在家、過早地拋棄母女、對她們不聞不問,或者只是簡單粗暴地對待她們。尤其是在六歲之前,父親角色的缺失,使女兒沒有能夠在這個關鍵期與父親建立情感聯結,父親也不再成為女兒的欲望對象,孩子不再試圖在異性那里獲得安全感、歸屬感。于是,情感的需要完全指向母親。
然而,她們的母親往往又是軟弱無助的女人。當自己的丈夫不能成為自己的依靠時,女兒被期待著成為“丈夫”。母親會不停地在女兒面前哭訴自己的不幸,好像自己是個被強者拋棄的弱者,失去了丈夫,眼前是無窮無盡的黑暗,希望女兒能夠成為那盞點亮她生命意義的明燈。
女兒被自己惟一的依賴對象——母親的期待塑造著。一方面,不得不認同母親的期待,成為一位“強大”的男子,充當母親的安慰,這也是她對母親心中理想化異性的認同。另一方面,成為男子也是對成為女人的逃避,因為女人是那么的痛苦無助,成為異性,就可以避免重復母親那樣的痛苦。
所以說,要想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同性戀,還需要父母能夠給予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并且在心理上也要對孩子進行引導,要對其有一定的性教育。讓孩子能夠明白,究竟什么才是性,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正常的成長。
下一篇:正確性別認知可避免孩子同性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期間的幾大同性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