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理保健專家表示,近年來人們關于同性戀的話題已經的聊的很少了,似乎社會對于同性戀已經習以為常了,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同性戀者在大街上做一些親密的動作。但是處于青春期的同性之間走的近的或許只是同性之間的依戀之情,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同性戀和同性依戀之間的區別。
一位昔日的朋友來訪,羞于啟齒地談起一件事:他的13歲兒子與鄰居家同齡男孩自小在一塊玩耍,從幼兒園到小學一起上學,情同手足,形影不離。但近來他感覺到兩個孩子常背著人躲在一起,關系似乎有些反常。細心的父親終于發現兩個孩子在一起干著“下流的勾當”,如互相玩弄對方的外生殖器等等。對此,他既著急,又心理驚慌,懷疑兩個孩子是不是產生了同性戀。
筆者還遇見一位讀高中的女生。近一個月來,她心情悲傷憂郁,甚至閃現輕生厭世的念頭。經過詢問,原來這種憂慮情緒是因為失掉“摯友”而產生的。她原與一位女同學感情甚密,兩人曾海誓山盟,一輩子絕不與其他第三者發生興趣和交往,將畢生的情感都奉獻給對方。
可是這種特殊的關系維持了兩年,那位女同學又情感他移,與另一位女生好上了。這使她既悲傷又嫉妒,恨不得一死了之。幾經開導,發現這位女生自幼便形成一種懼怕、討厭男人的心理。原來,小時候在她家附近曾發生一例少女被強奸致死的惡性案件。案發后,她父母異常緊張,每當她一人外出,都千叮嚀萬囑咐,要躲避生人,謹防被人誘拐強奸。父親還采取特別保護措施,天天接送她上學放學,直到讀中學才停止。
這兩個事例提出了一個問題,即處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也會發生同性戀嗎?
同性依戀與同性戀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渴望友誼,急切地尋找能理解自己的人,以能促膝長談,傾吐心中的悄悄話。同時,他們又正處在對異性的排斥階段。
所以,他們的親密朋友都是心心相印,以誠相待,息息相通的同性同齡人,這是正常的現象。由于這一時期的少男少女性生理處于發育階段,性成熟現象普遍存在,這與他們幼稚的思想意識相矛盾,朦朦朧朧的性心理促使他們通過各種盲目的手段體驗性感覺,如擁抱、親吻、玩弄外生殖器等。其發泄對象多是他們親密的小伙伴,所以不應該視為同性戀。
盡管如此,對少年時期這類同性相依現象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同性之間過分地依戀,容易喪失自己的獨立性和完整的人格,產生社會交往的不適應感,將自己囿于狹小的人際交往圈中,成人后容易發展成同性戀。
如果青少年和同性關系異常密切依戀,會產生只有同性在一起玩耍交往才舒適協調的意識,到了和異性進一步交往的年齡時,可能仍然不愿意或害怕與異性交往接觸,此刻若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很可能導致拒絕、厭惡異性,追求同性或獨身。所以說同性依戀現象對孩子身心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糾正孩子的同性依戀現象,還應從心理上尋找原因,采用心理療法如支持性心理療法、精神分析療法和社交技巧訓練等方法,以配合教育引導。
如本文第二例女高中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她逐漸消除了懼怕男性心理,慢慢地開始愿意與一些看來身體弱、年紀孝比較不威脅她的男同學來往。一年后,才逐漸與自己喜歡的男同學自由自在地交往,漸漸產生情感,再不畏縮退避了。到了高中畢業時,這位女生與同學交往廣泛,性格開朗,熱情大方,學習成績亦迅速提高,還順利地考上了重點大學。
以上就是專家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同性依戀與同性戀之間的區別,相信大家已經清楚的了解了,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同性之間比較親密后都十分敏感,甚至會對孩子做一些國際的行為,其實這樣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還是要想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才好。
推薦閱讀:同性戀及雙性戀心理形成分析
下一篇:發生同性戀心理的幾種原因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性戀產生的三個心理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