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同性戀,也就是是性取向障礙問題,而且從古至今這種現象都是存在的,而且現在有一些國家還承認同性戀婚姻,可見現在人們的思想是在進步的,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同性戀的特點以及分類是什么?
同性戀的一大特點
在上層社會和最下層社會中多見,發生率的高峰處于兩個極端,許多歷史名人如柏拉圖、米開朗基羅等智力水平高的同性戀者。又如日本筑波科學城里有些科學家為了獻身事業夜以繼日地工作,導致家庭離異并走上與同性伴侶消遣有限的業余時間的道路。
在西方,同性戀的發生率可達10%,有些城市甚至還要高得多,它隨著社會背景和生活一半而有所不同。國外有人把人的性取向意識看作一個連續體,在連續體的兩端分別是完全同性戀和完全異性戀,處在其中間的是兩性戀,其余的人則分布在這個連續體的其他區段。
當然,靠近完全異性戀一端的人占極大多數。在同性戀中有20%屬精神性同性戀,從不發生性關系,有35%偶有性關系,經常保持性關系的只有15%,性關系混亂的只占很少數。
同性戀的不同分型
一些男性從青春期就是完全同性戀,這些人難以得到糾正,屬于終生同性戀。在同性戀中的男性“妻子”和女性“丈夫”的性心理扭曲更為嚴重,他們多處于同性戀中的主宰地位。有些人既保持同性間性交往,也保持異性間性交往,則稱為兩性戀。有些人只是在一生中的某一時期或處于某一特定環境下時才出現同性戀傾向,像遠航的海員、服役的士兵或集體宿舍的學生,稱為境遇性同性戀;有些人則因失戀、婚姻破裂或其他原因而有過偶爾的同性戀傾向或性行為,為的是要尋求感情的宣泄,說明這些同性戀是后天發生的,它受人際和心理因素的影響。
此外,幼年期教育的影響也十分重要。但同性戀的起因至今不明,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從遺傳物質、激素水平、心理因素、社會歷史影響等方面尋找原因。據1991年世界性學大會上的論文報告,有人發現同性戀患者大腦中視上核的體積和細胞數目都有增加,但這一發現尚待進一步證實。
大多數同性戀者具有良好的自我協調能力,他們不承認自己有病,也不會向醫生求助,他們的性觀念和自我感受是一致的,并不需求治療。有些同性戀者則屬于自我緊張性同性戀,他們缺乏良好的自我協調能力,痛恨自己的行為,處于嚴重的自責和心理沖突之中,十分痛苦,加之社會和親朋的壓力,于是能夠尋求醫治。這些人多為男性,女性少見。女性同性戀的總數大約僅為男性同性戀的半數左右。
以上就是關于同性戀的特點和分類介紹,通過以上的了解我們會發現,其實同性戀也是一種心理障礙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心理健康,但是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也不應該過分的去指責,用比較坦然的態度去對待同性戀。
推薦閱讀:老公是同性戀該怎么辦
下一篇:警惕:孩子的“早戀”演變成“同性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同性戀和母親的基因有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