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心理保健專家表示,人類身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具有遺傳性的,孩子會遺傳父母的長相、性格、優缺點等,這些都是基因遺傳。有的專家認為,同性戀心理也有可能也是由于生理因素的遺傳造成的。
有些學者認為,可能是先天遺傳的原因導致一個從幼兒起便產生性倒錯,進而形成同性戀傾向。比如有的女孩子生來就具有男孩氣質,她們不喜歡花衣服、洋娃娃這些女性的物品或玩具,而喜歡刀槍、棍棒,因此她們被稱為“假小子”。
可以說,她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以及整體氣質都是男性化的,角色認同于男性,因此她們沒有一般女孩子們的嬌柔,喜歡和一些弱小的女孩一起玩,去保護她們。這種做法強化了她們內心男性化的欲望,顯示了同性心理的傾向。
進入青春期,她們的性取向依然是男性化的,異性對她們并不能產生很強的吸引力,因此她們的性對象很容易轉向同性,進而形成同性戀。對雙胞胎的性愛指向研究發現,同卵雙胞胎兄弟中若一人是同性戀,那么另一人也是,幾率高達50%以上。一項以4對同性戀兄弟為對象的DNA分析發現,3對兄弟的X染色體的一個特殊區域,兄弟兩人竟有5個基因相同。
然而,這些兄弟并無明顯的女人氣,除了性傾向,他們倆是不同的。說明遺傳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性取向,但并不是產生同性戀的唯一原因。還有一些研究揭示了同性戀形成的先天因素,如胎兒在腦分化階段所受的性激素刺激以及母親在懷孕期間所受到的心理創傷等也可能影響胎兒未來的性傾向。
關于性激素水平,有科學家做的動物實驗發現,向懷孕的母鼠子宮里注射激素,確實能夠極大地改變其子代的性行為,因此,有人推測是不是類似的情形也同樣會發生在人類身上,即通過胎兒期的激素注射改變其性心理和行為。
但鑒于人類道德法律問題,這些實驗無法在人體進行,因而也沒有確鑿的證據。此外,有科學家分別測量了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的激素水平,發現同性戀現象與激素水平有關,但難以確定究竟是激素水平的變化導致了同性戀,還是同性戀的心理及行為引起了激素水平的變化。
以上就是小編與大家分享的關于同性心理的形成可能由于生理因素的分析,雖然這個問題目前只是以一種可能性的存在,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一定會找到同性戀形成的真正生理原因。
推薦閱讀:同性戀的未來走向是什么
下一篇:同性心理依賴怎么克服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戀也可能導致同性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