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同性依戀是同性戀嗎?很多的家長會有一個錯誤的認識,那就是當發現自己的孩子和同性的人走在一起關系比較密切的時候,會認為孩子可能存在一個同性戀的傾向,事實上他們是將同性依戀等同于同性戀而論,但是要注意的是同性依戀不是同性戀。
廣州讀者王女士問:我兒子今年15歲,跟一個男同學天天一起上學、打球、做功課。那孩子還經常留宿我家。我兒子是不是同性戀?
廣東汕頭愛家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馬健文答:兒童到青年期的心理發展大致要經歷兩小無猜期、兩性疏遠期、兩性愛慕期和婚戀期。在兩性疏遠期,有些青少年可能出現同性依戀傾向。
不少人在上學時都曾與異性同桌畫過“三八線”。兩性疏遠期的青少年排斥異性,不敢或不愿與異性同學交往,出現明顯的男女分界。若成長環境保守或父母過分排斥早戀,也會導致孩子缺乏與異性交往的自信,疏遠異性。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比過去更渴望探索自己和他人,渴望交流和友誼。缺乏與異性交往經驗的孩子選擇同性伙伴交流,能幫他們了解自我,完成性別認同。
同性戀有生物學原因,而同性依戀者絕大多數會發展到兩性愛慕期。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同性友誼,可觀察孩子提起同性朋友時表情是否自然,在學校里有沒有其他同性朋友,來判斷孩子的性取向。每天抽點時間與孩子討論學校里“帥哥美女”的小八卦,多夸孩子的性別特質(如夸男孩帥氣,夸女孩漂亮),合理引導。鼓勵孩子與更多同學交往,也要鼓勵與人品好的異性同學交流。
當家長們發現孩子出現同性依戀的行為也不需要過多的緊張,要不然不僅不利于孩子的一個正常交往,反而會給他的心理健康產生更多不利的影響,或者一些叛逆的心理就會由此出現,所以希望家長們可以用一個比較正確健康的方法去教導孩子。
推薦閱讀:同性戀取向到底該不該
下一篇:同性戀的心理 需要去揣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預防孩子同性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