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電腦的普及,電腦正在日益廣泛深入地介入我們的生活、上網已成為一種時尚。然而,上網在給我們帶來方便,效益和快樂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健康,尤其是精神健康帶來了危害,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染上“網癮”。
上網的人,在網上可以獲得超逾生活的感受,滿足他在日常生活中難以滿足的某些精神需要,如網上游戲中那曲折離奇、懸念百出、緊張而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的血腥打斗,給人提供強烈的感官刺激,來彌補生活中的寂寞與空虛;網上聊天,直敘胸懷,沒有面對面交談的壓抑與戒備;還有那網吧情人、網上婚戀、黃色網頁等等,更易獲得現實生活中難以獲得的精神滿足,從而對人有著強烈的吸引力,以致在融網后,由樂趣不斷增強,上網時間不斷延長,到后來就與“網”難解難分,產生身心依賴。
若因故不能上網,就會出現與吸毒成癮相仿的戒斷癥狀: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癥狀,并且非上網不可。這樣,就迫使上網者不斷延長上網時間,而上網時間過長,輕者導致“網絡綜合征”,出現手腕關節不適、腰酸背痛、活動不靈、肌腱炎、腱鞘炎、視力下降及注意力不集中、緊張、焦慮、失眠、心情抑郁等心身癥狀;嚴重的甚至會像練氣功一樣出現“走火入魔”而導致精神異常。
上網與心理健康的矛盾,已引起了心理衛生專家的重視,他們呼吁人們在上網的同時,一定要“興利除弊”,首先是要明確上網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工作、學習知識與調節生活。在上網前就做好防止觸網上癮的心理準備;第二要自覺限制上網的時間,可在網上設立“限時報警”服務,到時就自動下網或關機。上網時間每天累積操作不應超過5小時,連續操作1小時后應休息15分鐘為宜;第三在上網過程中,一定不要接觸黃色網頁,遠離網毒;第四要合理安排上網與參加社交活動的時間,二者兼顧,有了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才不至于在網上尋求情感滿足;第五,如果出現下列癥狀,應警惕是上網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先兆:
①需要長時間使用網絡才感到滿足。
②在沒有上網就出現身體有顫抖跡象。
③手指時而出現不自主的敲打鍵盤的動作。
④幻想或夢到互聯網。
⑤看到一個新的網址時就會心跳加快。看到任何一個名字時都萌發出加上電子郵件“@”字符的沖動,有不明原因的焦慮感。
上述先兆癥狀具備愈多,說明戀網程度愈重,很可能是開始有癮了,最好是暫停上網,反省一下自己,采取適當的措施,待這些癥狀消失數周后再重新上網,并嚴格遵守上述注意事項,以免重蹈覆轍。如停止上網后出現不適感,則應及時去看看心理醫生。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總之,當今網海潮起,有暗礁也有毒霧,但愿網海中的弄潮人能避開暗礁毒霧,駛向成功的彼岸。
下一篇:電腦前的身體大逃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是表象 如何解救孩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