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綜合癥(Net Synthesis)是人們由于沉迷于網絡而引發的各種生理障礙的總稱。這是新近出現的疾病之一,目前各國正開展對它的研究。
現在研究焦點在成癮性(依賴性)、人際關系(包括網友、網戀、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障礙等)、創造毀滅欲和與此有關的抑郁癥、躁狂癥等,而對于由于輻射、熒屏閃爍、久坐、注視疲勞等造成的生理和疾病則因時間精力有限不予追蹤。
迷網的人,會出現人際問題,這我們在生活中、媒體中常看到這樣的例子。
國內中學生的確存在網路成癮或沉迷現象。被判定為成癮的學生,每周平均上網時數約在廿小時以上,比未上癮者多很多時間上網,而且每周上網時間越長,網路沉迷的傾向越高。此些沉迷於網路的學生經常無法有效控制管理上網時間與金錢,也容易與父母、師長等關系破裂,甚至因為上網太長而賠上健康。 就是說,上網時間愈來愈長,就會情不自禁想再上網,一旦不上網便十分痛苦;而每周上網時間愈多,所出現的人際關系問題也會更加嚴重。這項研究中的成癮高危險群,平均每周上網時數為19.6小時,與1996年以來國外研究所得的數值相去不遠。
上網成癮亦是病,重慶市精神衛生中心醫院日前就收治了首例前來就診的“網絡綜合癥患者”。
記者在醫院見到了這名王姓患者。他是重慶市某重點大學工科二年級大學生,平時不善言談,性格內向。1998年,他開始上網,僅僅為了打發周末閑暇時光。隨著在網上呆的時間越來越長,“黑客攻擊技術”、“色情”等讓其癡迷不已,不分晝夜和網友聊天,下載各種攻擊軟件和“有趣”。這一切他已經無法自制,成績也下降了,身體也不行了。最后,他想到了醫生,醫生了解他的癥狀后判斷他為我市首例入院就診的“網絡綜合癥患者”。
據該院孫智主任分析:網絡綜合癥的癥狀包括抑郁、失眠、精力難以集中等,與吸煙、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癮行為有驚人相似:一上網就興奮異常,若無法上網就“網癮難耐”。該癥狀有五大顯著特征: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網上度過;對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現出逃避現實的跡象;越來越愿意呆在網上;和家人的關系出現問題。孫主任認為,要戒掉網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對于青少年,父母們應該教育孩子有所節制。
醫生認為網絡綜合癥患者,因為網絡操作時間失控,隨著樂趣的增強,往往欲罷不能,難以自拔。患者初時只是精神上的依賴,渴望上網遨游沖浪,爾后可發展成為軀體的依賴,表現為情緒低落、頭昏眼花、雙手顫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等。究其原因,醫生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電腦工作時,微波對身體有危害 電腦的輻射有兩類:低能量的X射線和低頻電磁聲輻射。如果人們較長時間處于這種輻射環境中又沒有進行必要的保健的話,就會引起中樞神經失調。
2、長期操作,產生精神和壓力 為避免出現差錯,人們在操作電腦過程中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眼、手指快速頻繁運動,使得人的生理、都不堪重負,從而產生失眠多夢、神經衰弱、頭部酸脹、機體免疫力下降等病癥,甚至誘發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
3、思維定勢錯位,造成的失衡 與人類交流需要協調各種關系、解決各種問題。而與電腦交流只需下達正確的命令,這樣就容易使長期從事電腦操作的養成要么堅持、要么放棄的思維定勢,并推廣到處理人際關系中,從而出現了“定勢錯位”。這種人容易喪失自信,工作難做好,因而加重了其內心的緊張、煩躁、焦慮和不安,最終導致身心疲憊,出現各種生理、癥狀。
4、操作不當傷害身體 除了網絡綜合癥,一般的電腦操作,如果操作不當,也容易對身體產生直接影響:
(1)坐姿。使用電腦時一般都是保持著固定的姿勢,時間長了就會出現腰酸頸直、頭脹眼干、全身不適等癥狀。長時間連續操作、姿勢不當還會引發頸椎病等。
(2)擊鍵。長期擊鍵會對手指和上肢不利;人們在使用鼠標時,總是集中機械地活動一兩個手指,長期密集、重復和過度的活動逐漸形成了手腕關節的麻痹和疼痛。隨著電腦的普及,本不常見的“腕管綜合征”的發病率在日益提高,而且病源大多都在這“鼠”上。
(3)用眼。在操作電腦時,我們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顯示屏,較長時間接觸電腦后,常感雙眼干澀,酸脹、看不清東西,經常犯困等等。可是經眼科醫生檢查,雙眼視力、眼球、眼壓都沒有問題。許多眼科大夫將這一癥狀稱為“網絡綜合癥”之眼科新疾病。
(4)環境。若在網吧泡太長時間,還會受到二手煙的污染。網吧空間小,人員多。在室內抽煙,就會令上網的青少年成為“二手煙”的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