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當孩子心里只想著網絡的時候,就像機器,從他們眼里看到的只有冷漠
“她終于會笑了,小陳已經開始轉變了。”吳孟恩是石家莊解救網絡成癮青少年的志愿者,14歲的小陳才上初中,是吳孟恩最近正在實施“幫助”的一名網絡成癮的“患者”。
“現在迷戀網絡的孩子確實很多。”吳孟恩說,其中部分孩子已經到了“成癮”的地步,他們每天會“想盡一切辦法”去上網,當這些孩子心里只想著網絡的時候,他們就像機器,“從他們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冷漠”。
隨著這種孩子數量的增多,近來,吳孟恩的工作顯得異常忙。
“孩子對網絡的熟悉程度是我們這些成年人沒有料到的。”青少年研究專家、“知心姐姐”盧勤說。不久前在浙江,盧勤看到一位三年級的小學生已經能非常熟練地使用網絡了,而這位小學生的回答則更出乎盧勤老師的意料:“這有什么?!我們中最笨的人都會。”
網絡已經進入了青少年的生活,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中國社會調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項在北京、上海、哈爾濱、武漢、長沙等城市的1200名中小學生中實施的調查顯示,97%的受訪青少年經常上網。
“其實,跟周圍的同學相比,這些在網絡上‘陷’得很深的孩子通常更聰明。”吳孟恩說。
那么,是什么導致這些孩子進入網絡不能自拔呢?
“孤獨。”知心姐姐盧勤老師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不是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在他們的世界中,學習是惟一重要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有三種孩子容易網絡成癮”。
“第一種是學習失敗的孩子。”由于家長、老師對孩子的期望過于單一,學習的好壞成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來源,此時,一旦學習失敗,孩子們會產生很強的挫敗感。
但是在網上,他們很容易體驗成功:闖過任何一關,都可以得到“回報”,盧勤指出,這種成就感是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體驗到的。
“第二種是學習特別好的學生。”盧勤介紹,不少本來學習好的學生在升入更好的學校后,無法再保持原有的位置,這時,他們對“努力學習”的目的產生了懷疑。按照老師和父母的邏輯,學
1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