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11月8日,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玩網絡游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范疇。
如果你玩游戲,想停就停,那是正常的。如果你玩游戲上癮,控制不了欲望,就是一種病態。幫助青少年戒除網癮,不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課題。
網絡中人,生活在他處
你可能很難想象,五六年來,一個人“關”在小房間里與電腦為伴的日子。但新昌一名姓馮的小伙子卻“做到”了,這些年來,32歲的小馮迷上了網絡游戲《傳奇》,幾乎24小時不閉眼,天天掛在網上玩游戲,五六年“不見天日”。
昨天,記者在市第七人民醫院看到,其實像小馮這樣的網癮患者已“不足為奇”。16歲的諸暨男孩小趙,因為父母不讓他上網,直接從2樓跳了下去,還好沒造成嚴重后果。相比之下,嵊州的小伙小黃更“兇險”,小黃父母為了阻止已上網成癮的兒子玩電腦,無數次剪斷了網線,但他還是偷偷接上了,今年3月中旬,小黃父母一氣之下,把電腦扔進了河中,小黃居然想也沒想,直接跳進冰冷的水里“搶救”電腦。
市第七人民醫院田國強介紹,在心理門診中,因過度使用網絡導致情緒障礙、家庭矛盾、社會適應問題的來訪者日漸增多,幾乎每星期都有五六名上網成癮的患者前來就診。與三四年前相比,如今的網癮患者年齡層次多樣化,目前在接受治療的網癮患者中,最小的只有9歲,最大的有39歲。由于現在不少農村條件改善,網癮已開始向農村蔓延。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中國25歲以下網民總規模已達到8294萬人,約占總網民人數的一半。目前我國青少年網癮群體比例為9.72%,男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為13.29%,約比女性青少年網民上網成癮比例高出7.18個百分點。其中,近50%的網癮青少年主要上網目的是聊天或交友,另外,玩網絡游戲等娛樂性目的的比例超過40%。18歲至23歲青年在網癮患者中所占比例較高,達到11.39%,失業或無固定職業者占16.50%,研究生占13.95%,本專科學生占10.99%,政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占4.71%。值得一提的是,網癮青少年“家庭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不和諧的比例均超過20%,比非網癮青少年高近10個百分點。
相關數據表明,在網吧上網的人中,有20%是網癮患者。網絡對人體的危害包括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在生理上,由于上網時間過長,大腦神經中樞長期于高度興奮狀態,容易引起腎上腺素水平增高,神經過度興奮,血壓升高,不能維持正常的睡眠周期,。停止上網時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體重下降等癥狀。此外,長時間無節制地上網還會誘發心血管疾病、胃腸神經官能癥、緊張性頭痛等病癥。在心理方面,由于網絡內容良莠不齊,難以監控和篩選,但又具有超出想象的刺激性和娛樂性,極易使人上癮,尤其對于一些青少年網民來說,因過分迷戀“人-機”交往模式,會忽視真實存在的人際關系,產生現實人際交往萎縮和角錯位的現象。嚴重者還會出現品行障礙,誘發孩子逃學、暴躁,產生攻擊性等反常現象,一些人甚至會走向犯罪的深淵。
引導網癮者走出困境
網絡成癮大致分為網絡游戲成癮、網絡交際成癮、網絡強迫收集信息成癮等類型,對于青少年這一網癮的主要人群來講,預防網癮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
田國強說,青少年網癮成因是多方面的,如青少年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父母對孩子溺愛,應試教育使學習壓力過大,學生缺少樂趣,社會教育內容貧乏,一些頹廢、低俗的文化流行等等。因此,家長和學校要有意識地對此進行“干預”,如在日常生活中為他們建立暢通的傾訴、溝通渠道,尊重青少年意愿,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他們。在青少年接觸網絡的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正確的進行指導,開展網絡道德教育,以幫助他們對網絡形成正確的認知,增強他們的道德判斷能力,指導他們學會選擇,識別良莠,提高青少年自身的辨別能力和免疫能力。
健康上網“小貼士”
1.利用業余時間上網,上網時間每天控制在兩個小時以內,別打破正常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2.上網要有明確的目的,有選擇地瀏覽自己所需要的內容,不要漫無目的。
3.上網過程中應保持平穩的心態,消除獵奇心理,不宜過分投入。
4.別深更半夜上網,從而攪亂自己的生物鐘。
5.別迷信網絡愛情,要知道愛情是在現實中的。
6.不要為了打發時間而泡在網上,其實生活中打發時間的方式很多,比如和朋友聊天、打球、跳舞等都是很不錯的娛樂方式。
7.當你發覺自己已經對除了網絡外的一切事情都沒有興趣時,或是一上網便死活下不來時,建議你去和心理醫生聊聊。
如果你玩游戲,想停就停,那是正常的。如果你玩游戲上癮,控制不了欲望,就是一種病態。
下一篇:女性網絡性愛心理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背后是孩子的心理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