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可能造成人格分裂
分類: 網癮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0-12
閱讀 :352
長假在家,相信上網過把癮是許多人的愛好。而在形形色色的網絡世界里,網戀已成為一大主題。有調查顯示網戀者所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極其可觀。據了解,年輕人有過網戀的比例很高。這已經引起社會方方面面的注意和研究。
網戀人多而成功率低
網絡群體以青年人主,而且青年群體認同感很強,跟風的結果導致了網戀在該群體中的流行。面對越來越多的網戀現象,年輕人持什么態度呢?調查顯示,65%的受訪者對網戀持中立態度,既不明確表示反對,也不公開表示贊成。而對網戀明確表示贊成(12%)或反對(24%)的都是少數。據有關部門在學生中抽樣調查顯示,95%的學生認為網戀沒有愛情,但35%的學生經歷過網戀。91%的學生不看好網戀,但與之相矛盾的是63%的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愿意嘗試。其中,認為緣于空虛寂寞占56%,距離產生美占39%。14%的學生經歷過1 次網戀,21%的學生經歷過2~3次網戀。
但對于網戀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訪者的回答分化較大:8%的被訪者認為“十分可能”,認為“有一點可能”和“不確定”的分別占到36%、28%,另外還有25%和4%的被訪者選擇了“不太可能”和“絕對不可能”。樂觀者認為,網戀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愛情應該更加牢固,成功的機會也比較大。而悲觀者則認為,網上聊天是網戀初期相對單一的了解方式,這種方式使雙方缺乏實際的真正的接觸和了解,因此,很不容易成功。
網戀改變價值觀念
網戀是人際交往的一種新變化,是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出現同樣也會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記者訪問了一些年輕人,他們都說網戀的成功率很低,那為什么很多網友卻依然樂此不疲呢?仔細分析下來,主要是人們的價值觀念變了,在過去:一件事情不是好就是壞,不可能有第三種情況。而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好壞、對錯是相互交叉沒有絕對的界限。年輕人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希望嘗試一些邊緣行為。根據調查,現今的年輕人對網戀表現了相當大的寬容,多數受訪者表示,這是個人的選擇方式問題,不會干涉或評價。
網戀可能造成人格分裂
另外,調查還發現,網戀大多數來自城市??赡芙洕鄬Πl達地區的年輕人上網時間更長,對新興事物有較少的排斥心理,網戀也就更有可能。
從事心理教育研究的專家通過分析,發現網戀包括游戲型、感情寄托型、追求浪漫型、表現自我型、追求時尚型、隨波逐流型等多種心理類型。而不管是哪一種類型,幾乎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把網戀視為一種網絡游戲及在網上進行網絡情感交流,“不僅可以把現實社會的種種規則完全拋開,而且可以模糊性別和身份,把所有的事情都當作游戲。”專家認為,進入網絡時代后,無形的網線開始取代月老的紅線,許多未曾謀面甚至遠隔重洋的男女,通過網絡相識、相戀,不足為怪,但切忌把網上愛情視為生活的追求。調查表明,已有一些年輕人中午、晚上不休息,加班加點在網上談戀愛,不僅嚴重影響學習或工作,而且容易性格變得孤僻,甚至造成人格分裂。
網絡只是交流方式
網絡是一種隱蔽性很強的交往方式,人們和異性的交往,從最早的媒人介紹,到后來的書信、電話聯系,到現今的網絡交友,所不同的是,其他方式你或多或少可以看到、聽到、接觸到對方的人和事,在網絡,你卻無法對對方有感性的認識。
婚姻專家認為,對身處信息時代的人們來說,網絡是一種難以避免的交流方式。通過網絡進行戀愛乃至走向婚姻,可以打破身邊狹隘的人際交往圈子,有擴大選擇面的作用。但是,由于網絡世界是虛擬的,脫離了物質基礎,因而不具有穩定性,對于以穩定為追求目標的婚姻、家庭而言,這種方式的現實作用是不能夠夸大的。
司法部門的專家認為:利用網絡談戀愛本身不是壞事,關鍵是如何回避其中的風險和危害。與其他戀愛方式相比,不見面的網戀很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壞人利用網戀實施犯罪的新聞屢見不鮮,年輕人網戀一定要多留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