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鐘情,墜入愛河,操辦婚事,布置新房,走進結婚殿堂;接著是兩人世界,柴米油鹽,飼養寵物,添個孩子……
你相信嗎?這一段從戀愛到結婚的生命歷程都是虛幻的,完成的地點在網上,完成的時間可以是幾年、幾個月,也可以是幾天,甚至幾小時!在這里,什么都成為可能:“孩子他爸”和“孩子他媽”也許從未見過面,也許“夫妻”倆的真實性別正好顛倒。如今,在都市的網民中,“網婚”已成為繼網戀后的又一“熱門話題”。
從網戀到“網婚”
有人說,網戀,像霧像雨又像風。它虛無飄渺,卻又能寄托真情實感。有人說它絢麗多彩,有人說它殘酷無情。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女主人公是我的高中同學,在挪威留學時通過因特網認識了一名瑞典男子,兩人在網上深深地相戀了,那瑞典男士跑到挪威來看她,兩人情投意合,最后中國姑娘嫁到了瑞典。現在,兩人已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但是,像這樣美滿的結局,只是無數網戀中極個別的例子。網絡很像“阿拉丁神燈”,要什么有什么,你想是什么就是什么,絕對能滿足自己潛在的虛榮。對于網線那一頭的對象,人們往往靠直覺來想像對方,把自己理想的愛人的條件統統賦予了他(她)。而最終見面時,那份神秘感不復存在,最后大多是“見光死”,哪怕對方容貌并不丑陋,但與想像中的完美情人也相差了十萬八千里。
正因如此,有些網戀走向了“網婚”。“網婚”有兩種意思:一種“網上婚禮”,就是把現實生活中的婚禮也搬到網上去,在網上發喜帖、結婚照,接受親朋好友的祝福,網上的夫妻就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夫妻;另一種卻是“婚姻游戲”,模仿現實生活,在網上虛擬結婚,體驗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這里所講的“網婚”是后一種———虛擬結婚,在很多網站的虛擬社區里都有。
“網婚”的登記手續很簡單,由注冊會員雙方分別發送信息給登記中心,登記中心認定后,在虛擬社區的新人公告欄上予以公告。隨后他們可在網上聊天室舉行“婚禮”,同一聊天室中的網友可以為“新人”祝福,也可以舉辦集體婚禮,網友還可以“鬧洞房”。
某大學二年級學生小方是一條“超級網蟲”。半年前,他在網上結識了一個女孩,兩人很快進入網戀,一個月后在某網站進行了“結婚”注冊,并在網上建立了“家庭”———一個共同的網頁。在這個“家”里,有像模像樣的家具和房間布置,還有每天三頓飯的菜譜,甚至還有他們虛擬的“夫妻生活”的描述。小方和“妻子”領養了一個“baby”。15個星期后,網站又告知小方,他“兒子”病重,小方整天無精打采。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妻子”發來E-mail,說已厭倦了他,宣布和他離婚。小方的“婚姻”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