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絡心理障礙是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屬于比較新的心理問題,目前對網絡成癮和依賴的有效矯治方法仍在探索和研究之中。根據Young 的調查,對于網絡成癮的矯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1) 時間管理;(2) 雇用監督者;(3) 設定目標;(4) 禁止特殊的網絡使用行為;(5) 使用提醒卡片;(6) 記錄個人網絡使用清單;(7) 接受個別治療或加入一個支持性的團體。
這些干預方法都是從行為上作出限制,強行控制上網者對網絡的使用時間及強度,以此來矯正上網者的網絡使用不當行為。近年來,認知行為療法已被用來治療網絡心理障礙, 并成為治療IAD(網絡成癮綜合征)的主要方法。如Davis(2001)根據他的“病態因特網使用的認知—行為模型”, 提出了因特網成癮的認知行為療法。他把治療過程分為七個階段,十一周治療過程。這種療法強調弄清患者上網的認知成分, 讓患者暴露于他們最敏感的刺激面前, 挑戰他們的不適應性認知, 逐步訓練他們上網的正確思考方式和行為。
事實上,陷入網絡依賴或成癮的人,往往反映了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滿足,禁止或減少上網行為雖然必要,但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是根本。所以,應該針對不同的網絡成癮原因,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如,對于因過分害羞和自我意識過強而過度依賴網絡進行交往并影響了現實生活中人際交往的人,可以采用認知行為療法和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技巧訓練來矯治;對于卷入網絡戀情而影響了實際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者,可采用婚姻和家庭治療重新調整夫妻關系,使家庭生活恢復正常;對于幻想借助于網絡上角色的多樣性和易變性,從主觀上逃避不良情緒或個人困境的人,可以用精神療法并配合必要的藥物進行治療。
目前,國內在網絡心理障礙的矯治中主要運用的方法有藥物治療、個別輔導、家庭治療和團體干預。對網絡上癮青少年的個別輔導包括:第一,協助當事人認知自己已過度使用網絡;第二,協助當事人認知導致其過度上網行為的潛在心理問題;第三,協助當事人面對現實處理潛在的心理問題,而不是沉迷網絡以逃避問題;第四,協助當事人制定出改善過度使用網絡行為的行動計劃并加以執行;第五,在逐步降低上網時間的同時,培養對時間的敏感度與對自我的監控能力,為回歸正常與和諧的生活提供保證。
團體干預就是對網絡依賴或成癮人群施以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所具有的特點決定其對網絡依賴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首先,團體成員之間的認同感對于團體成員在認知和行為上的改變有著巨大的支持作用。團體成員“能夠認識到別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問題,自己支持別人,也得到別人的支持,從而獲得道義心,可以增進信心”。其次,團體咨詢可以使網絡依賴的學生獲得安全感。網絡依賴的學生因對自身的網絡使用不當問題投入較多關注,而忽視自身其他方面的優勢及能力,團體咨詢可使其注意到自己的能力,對團體其他成員的成長有所貢獻亦可以增強自信心和安全感。再次,團體成員們共同簽署的契約,對團體成員有強烈的約束作用,同伴之間既有支持又有監督。網絡依賴的學生在團體中作出改變不當行為的承諾后,會因團體的監督作用而努力維護自己的諾言,由此使行為的改變得到長期的堅持和鞏固。
下一篇:當心!網絡一族心理早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挑戰心理健康測測“網癮”程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