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所謂“網婚”,就是男女雙方在網上“發喜帖”、“辦喜宴”、“拜天地”、“鬧洞房”,在網上“結婚安家”,“操持家務”,“掙錢養家”,“過小日子”,甚至“生兒育女”。如果日子過不下去了,還可以“離婚”,若再遇到情投意合的,還可以“再婚”。
有數據顯示,我國已有10多萬人在網上“結為夫妻”。
家住長春市綠園區新竹花園的李女士本想趁假期帶已上大學的女兒到處走走,可她說什么也不肯,并整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玩電腦。通過幾天的觀察,她發現女兒在進行網上同居。王欣對母親說:“這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我同學都在網上玩,又沒什么危害,不是真的同居。”李女士卻非常擔心:“這么迷戀上網不但耽誤學業,而且萬一要是對方存心不良,孩子如果把握不住和對方出軌了什么的,你讓我們當大人的怎么受得了。”(10月8日東亞經貿新聞)
我認為母親的擔心不無道理,孩子說“沒什么危害”,實在有點幼稚,有關專家指出,“網上同居”是當今社會情感單薄所造成的。年輕人如果過分依賴網絡虛擬文化,容易導致人格扭曲。專家的話一語破的,對我們是個提醒。同時,大學生網絡同居本身折射的問題也需要我們十分注意。
首先,折射了大學生理想追求的失落。
大學生為何沉醉于網絡同居?不客氣的說,是閑的,是因為心中理想追求的失落,如果我們的大學生有遠大的理想追求,就會有做不完的事情,頭腦就會充實,那里還會寂寞?那里還會有時間在網絡同居中消磨時間?理想追求的失落必然導致精神沙漠化,以及對虛擬生活的饑渴。
[1]
下一篇:關于網戀心理的解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數字化出軌”擾亂現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