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網癮越來越多的被提到,尤其是學校的家長見面會或者是學習講座、論壇。網癮可以說是孩子們學習的大敵,但是很多孩子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陷入其中,讓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那么孩子到底為什么會沉迷于網絡呢?到底網絡游戲都有哪些誘惑力呢?跟著心理專家來具體的看一看吧!
孩子沉迷網絡究竟原因何在心理專家解釋說,孩子沉迷于網絡大多都是被其中的網絡游戲所吸引,能從其中的到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滿足感。專家概括了孩子們從玩網絡游戲中得到的滿足感,大致可以分為五種:電子玩伴、放松或逃避學習壓力(逃避)、獲得控制感和成就感(補償)、獲得攻擊滿足(攻擊)和社會交往。而孩子的這些心理需求與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包括家庭結構、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關系和父母教養方式。
大部分人都認為,單親家庭或重組家庭的孩子更易出現心理問題。研究發現,家庭功能被損害,比如發生經濟困難、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父母的監管力度不足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沖突時,無論家庭結構是否完整,都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單親家庭中,孩子可能沒有得到應有的父愛和母愛,或存在一定的經濟壓力,加上自卑感強,自我價值感低,進取心比正常家庭的孩子弱,缺乏安全的情感依戀。
而有的家庭形式上是雙親,卻有可能比單親家庭還要糟。數據顯示,頻發的、高強度的、未得到妥善解決的家庭沖突,對孩子的情緒安全有顯著影響,更有可能選擇玩電子游戲來逃避煩惱。家庭沖突性質越嚴重,孩子感受到的對自身的威脅越大,自己的應對能力越差,自責程度也越高,特別是父母發生沖突的內容與孩子有關時,孩子一定會自責、痛苦,感到夾在父母之間左右為難。這時,孩子一旦喜歡上電子游戲,就很容易將其作為輕松地逃避現實生活中各種煩惱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父親角色尤為重要。比如父親經常不在孩子身邊,或者雖在身邊,卻溺愛、忽視或者暴力相向,孩子得不到來自父親的溫暖理解或行為方面的規范,很容易出現心理和行為上的偏差。定量數據表明,在很多方面,父親比母親對孩子的影響顯著性更高,“這一現象可能與我國父親是家庭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關。”
同時,與歐美等西方國家相比,學習成績對于中國青少年的影響要重要得多。這是由中國人注重學業的傳統和中國現階段的社會現實共同決定的。學習差意味著在老師、同學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低,失敗感強,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一旦接觸到電子游戲并從中獲得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成就感,就很容易沉迷。加之網絡游戲具有隱匿性,如果玩得好還隨時會得到網友的鼓勵和稱贊,讓游戲者忘記現實中的煩惱。
看了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于孩子為何有網癮的問題都有所了解了。小編在此提醒大家,網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各位父母不知道如何應對,錯誤的應對方法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網絡成癮癥。希望各位家長能夠多聽聽老師和專家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下一篇:人越上社交網絡越自覺生活不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癮的診斷標準大揭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