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新聞事件:2月28日,前央視記者柴靜制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網上引發爆炸性影響。視頻播出24小時內,全網播放量近億次,微信朋友圈更是被相關報道和評論刷屏。起先是如約而至的贊美聲,緊隨其后的還有各種批評和擔憂。為何一部紀錄片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呢?
心理解讀:網民可根據自己的利益或愛好自主選擇關注什么樣的話題。當下霧霾肆虐,大多數人自然會選擇支持這部代表自身利益的紀錄片。網絡傳播還遵從“沉默的螺旋”效應:當人們發現自己的觀點與大多數人的意見一致時,就會積極表達出來,反之則保持沉默,以避免壓力和孤立。也就是說,附和比反駁更容易,結果可能導致從眾效應的發生。
但很快,一部分人在逆反心理的驅動下,以道德或情感審判的方式發表過激意見,并把柴靜赴美生子、開大排量車等細節“八卦”出來,討論也似乎偏離了方向。而大多數人則抱著“看客心態”,覺得雙方都有道理,以至于霧霾本身倒似乎無關緊要了。
我們不妨自問:自己是否在滔滔不絕地比較與評價,而不是描述問題本身?是否在為贊美或批判柴靜及其紀錄片而辯護、解釋?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你已經將自我從思想中分離出來,能客觀地注視自己的思想活動,不受其控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不妨暫時拋開一切評論,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去接觸當下的感受,觀察內心的變化。對于每個人而言,與其在網上做無謂的爭論,倒不如從自己做起,為防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少開車、多走路,讓藍天盡早回歸。
下一篇:大臀部好處多 心理學家發現臀部越大越聰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照相姿勢或出賣你的心理狀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