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作”是女人天性之一。對于現代女性而言,“作”能獲得異性更多注意和關愛,也可解壓、增添情趣
●“作”得過火或因童年經歷,會導致兩性關系緊張
你見過“作女”嗎?
喜歡“作”的女人在英語中叫做“high-maintenance woman”,她們不安于平凡平淡的生活,渴望激情與刺激,最突出的表現是愛跟親密的人無端鬧別扭,不管伴侶怎么努力,就是猜不準她的心思。
林黛玉是傳統“作女”的杰出代表之一,而如今都市“作女”青出于藍,將“猜心”游戲玩得爐火純青。有人以“作”來尋開心,有人卻以此作為心理救贖。心理咨詢師說,女人天性中多少有些“作”的成分,偶爾“作”可給生活添情趣,但時常“作”過火,則要警惕“作”中隱藏的心理問題,尤其是童年經歷留下的陰影。
個案
經典作女:
每周“愛的對答”差點逼瘋老公
講述人:原峰,男,公司職員
我見過最讓人無語的“作女”,是鐵哥們的老婆小青。小青是一個略有文藝女青年氣質的姑娘,人聰明善良,嫵媚動人,唯一的不足就是愛“作”。
她最愛“作”的對象當然是哥們。哥們畢業于首都某名校,月入過萬,有理想、能實干、人風趣,忠于公司忠于家,老婆說啥就是啥。按說這么好的老公,應該挑不出什么毛病吧?可若你問小青,她準這么答:“我老公人很好,但就是……不懂我!”
她“作”的典范是差不多每周要和老公來一次“愛的對答”。第一次她問“你愛我嗎”,哥們覺得這問題沒意思,不予回答。小青不樂意,瞬間梨花帶雨。哥們哄了許久,最后奉上她心儀已久的名牌包才讓天“放晴”。
第二次問,哥們吸取教訓,立即答“愛”。小青又不樂意,說“你都沒看著我的眼睛,可見只是敷衍”,繼續梨花帶雨。
第三次問,哥們知錯就改,脈脈含情望著她答“愛”,小青卻說:“要我教,你才會重復,一點創意都沒有,可見你對我沒用心。”家里又是一場雞飛狗跳。
像這樣無緣無故鬧別扭的事還有很多,她最常用來批評老公的“三沒真言”是“沒創意、沒意思、沒用心”。結婚還沒到一年,哥們就被她逼得快瘋了,老是自責自己做得不對,不時向我們求助該怎么讓老婆“停雨”。
然而,大家分頭偵查的結果以及從小青“閨密”處獲取的情報顯示, “作”只是她打發時間、找樂子的一個辦法,對她倒沒有多大影響。現在哥們也習慣了,小青再怎么鬧,他都不當回事,別說哄了,如果她“作”得過分,還會不假辭色地訓斥一番。
心理分析
“作”是為了獲得關愛和樂趣
“作”可以說是女性的天性之一。女性說話愛繞彎子,愛使小性子,愛幻想,追求趣味,而不像男性那樣直接、現實。對于現代女性而言,“作”既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通過“作”來獲得異性更多的注意和關愛,也是給自己解壓、為生活增添情趣的辦法之一。
李洪泉說,像上文中的小青那樣,她的初衷是不愿把日子過得像白開水一樣,希望丈夫能配合她“作”,表現得更浪漫一點。她重復進行“愛的問答”,是想要聽到、看到丈夫有創意地表達對自己的愛,要的是花樣翻新,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回答“我愛你”。
但問題是,并非所有的男性都能體會女性“作”的需要,不能適應與“作”所對應的迂回曲折的交談、思維模式。像小青的丈夫那樣,他無法聽到小青“愛的問答”背后所隱藏的豐富內涵,只是按照字面意思回答“愛與不愛”,因此,兩人出現交流“短路”以致引發不快,也是理所當然。
“作女”或強迫伴侶重演父母爭吵情景
李洪泉指出,“作女”多具有情緒化、戲劇化人格,比較以自我為中心,易心血來潮、觸景生情,這樣更增加了伴侶的應對難度。
這種“作”或與成長背景、早期經歷有關。有一位結婚三年的29歲“作女”N女士,常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跟老公吵架,例如出外就餐,她總是要老公提供選項,但不管老公報出多少個餐館名,她總有法子從中挑出毛病。
原來,她小時候父母總是為芝麻小事在她面前吵架,給她留下心靈創傷,她既討厭這種行為,也不理解父母為何不能和解,更無力擺脫這種場景,而由此產生的憤怒感一直被她壓抑著。
直到結婚后,她開始無意識地重復父母的吵架情景,實際上是希望在爭吵后,丈夫能做到當年父親沒有做到的:主動哄妻子幾句,以便雙方盡快和解。
李洪泉認為,在潛意識里,N女士想通過這種“重演歷史”來進行自我心理修復,獲得救贖。
建議
別玩“猜心”游戲
“知心人”不會從天而降
“作女”時常“作”得過火,長久以往會給身邊人帶來情感傷害,以致與異性伴侶的關系惡化。例如N女士的舉動給不知情的丈夫帶來莫大的痛苦,導致婚姻觸礁。而一些單身 “作女”戀愛屢屢碰壁,卻將其歸咎于“知心人難覓”,將自己拖成“齊天大剩”。
李洪泉建議,“作女”要改善與異性關系,首先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有些“作女”其實并非故意挑刺,而是她也不清楚什么樣的反應才能取悅自己。
其次,向異性表達自己的需要時不要“繞圈”,說話別“留白”太多。人際交流的效果取決于手段是否直接,現代社會人際交往越來越傾向于簡潔直白的表達方法,但和男性相比,女性仍傾向于含蓄、繞彎式傳統表達法,期待“知音人”的解讀。其實,對女性而言,幻想能找到一個不用溝通就能知自己心意的理想伴侶,等于增加自己擇偶的難度。畢竟,從天而降、人群中偶遇的“知心人”只是言情小說里不切實際的戲碼。
再次,夫妻考慮訂立“契約”,與其一味地抱怨伴侶不能投己所好,倒不如雙方事先約定好,直接向伴侶說明自己所好的是什么,將對方改造成“知音人”。在伴侶所言不對自己心思時,不妨先冷靜一下,降低期望值,提醒“他肯愿意努力,已經很不錯了”。
李洪泉建議,“作女”的伴侶對其不宜一味遷就,要愛而不寵,如果她“作”得過火,也不要默默忍下去,而要心平氣和地將自己的疑惑、不滿表達出來。
(張華仙)
下一篇:心情暗語明在你的握杯姿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見了人 為何不愿打招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