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先請看兩篇報道的節選:
“30日當天搭乘地鐵的人們仍很多,但乘客們大都一言不發,表情肅穆,又顯得非常警覺。‘地鐵上的氣氛非常緊張,聽不到任何笑聲,人們的臉上也沒有一絲笑容。’莫斯科大學生艾麗娜·塔莎托娃說。另一名學生卡特雅·凡科娃說,‘今天坐地鐵時,有人的電子表嘟嘟作響,然后我想:天哪,又來了!’”(《新京報》3月31日)
“3月24日,福建南平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在上課。目前,學校師生情緒穩定,教學秩序如常。”(新華社3月25日)
將兩篇報道作如下比較:
新聞背景:前一篇報道的新聞背景是,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盧比揚卡地鐵站和文化公園地鐵站3月29日上午接連發生自殺式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38人死亡、64人受傷。俄羅斯情報機構初步調查顯示,制造這兩起爆炸襲擊的是兩名來自北高加索地區的女“人彈”。后一篇報道的新聞背景是,3月23日早上7點24分,南平實驗小學門口發生一重大兇殺案,55秒內13名小學生被殺,其中當場死亡3人,送醫院救治10人。制造這起慘案的兇手是一名醫生。
時間:都是慘案發生的第二天。
人物:前一篇報道中的人物是乘客,多數是大人。后一篇報道中的人物是師生,多數是小學生。
節選部分的要點:前者強調乘客們感到緊張,非常緊張,后者強調師生們情緒穩定。
結論:中國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超過了俄羅斯的大人。顯然,中國人比俄羅斯人堅強。
寫到這兒,又想到幾天前看到的一篇文章。作者說了大意如下的話:一天,他看中央電視臺四頻道的節目,內容是臺灣地區的物價上漲了4.5%,臺灣人說,活不下去了。隨后,他轉到一頻道,巧得很,也恰好在說物價問題,說大陸物價上漲了6%,而幾個市民在接受采訪時都說,對于物價上漲他們能夠承受。由此,我進一步得出結論:不僅中國人比外國人堅強,而且中國大陸人比臺灣人也來得堅強。
果真如此嗎?我們再看看南平事件發生后的一些報道:“由南平市35名心理咨詢老師組成的南平實驗小學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心理干預小組已經成立。福建師范大學15名心理學老師、福建醫科大學6名心理學老師也來到了學校,共同為實驗小學師生開展心理輔導。”這段話說明南平小學的學生們情緒還沒有穩定,他們需要心理救治,他們并不是“堅強如鐵”。
同樣,物價上漲6%,大陸人會都能夠承受嗎?恐怕未必。至少一個月拿千把元退休金的退休職工難以承受,下崗工人難以承受,生活困難的家庭難以承受。
我不明白記者為什么總要將中國人,特別是中國大陸人說得如此“堅強”,好像無論是發生大地震,發生特大事故,發生群體性事件,他們都能平靜如水。或許在記者看來,這是在歌頌中國人,而在我看來,這是在貶低中國人,表面上在夸中國人堅強,實際上在說中國人麻木。
(閆莉莉)
下一篇:透視心理自殺背后的真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過量使用香水與抑郁癥有關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