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書架上書籍東倒西歪,報紙雜志隨處可見,稿紙文件散落一地,書桌上胡亂攤著拆開的信封、印泥、別針、簽字筆、訂書器、墨水盒……我無法忍受爸爸書房的凌亂不堪,迫不及待地趁他外出把所有東西上架歸類排列整齊。可萬萬沒想到,爸爸并不欣賞我的辛勞,反而抱怨許多原本熟悉位置的東西都找不到,頗有幾分不悅。
爸爸的不悅讓我對所謂的秩序有所感悟。凌亂抑或整齊,有序還是無序,其實都是相對的,只有針對具體的人才賦以其意義。我之蜜糖,你之砒霜。書房原本的凌亂不堪,在爸爸眼中可能是十分有序規范的,書房經過我收拾后的干凈整潔,對爸爸來說未必能體驗到,倒是有破壞擾亂秩序之嫌。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經過長期觀察實踐發現,有時成人無意中調整改變兒童生活環境的布置,兒童會因為熟悉環境的喪失而無所適從,感到害怕,甚至大發脾氣、哭泣不止,表現出對秩序的敏感性。兒童通過這種敏感性去感知理解自身與周圍各種物體之間的關系,對所生活的環境進行整體把握,從而使自己能夠適應于世界。
一塊肥皂被放在臉盆架上而沒有放在肥皂盒里,一把椅子被放在客廳當中而沒像往常一樣放在餐桌邊,一個2歲的孩子會突然注意到自己生活環境中這些最小細節上的不協調,并使它物歸原處。這些行為舉動看上去固執可愛得讓人驚訝,成人對秩序的追求何嘗不是如此?《老友記》中的Monica會拉著Chandler整理一大疊放錯盒子的CD,發現茶幾被人移動了幾公分就大發雷霆,還會為一雙鞋沒有泊在原來的位置而徹夜不眠!
對于一個人來說,有序和無序更多是取決于內心的體驗。正如蒙氏認為的,“秩序感在于認識到每樣物品在它的環境中所處的位置,記住每件東西應該放在哪里。這意味著一個人能夠適應自己的環境,在所有的細節方面都能支配它”。雖然爸爸的書房凌亂不堪,但是他只要伸手就能從中找到書籍資料文件等任何自己需要的東西,這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心靈適宜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是平靜和快樂所不可少的。
許多人天生對生活中整齊的、勻稱的、井然的、分類的事物著迷,并熱衷于從家居店精心挑選各種大小不一的籃筐、收納盒、儲物柜,然后花很多心思讓每件物品都找到歸宿,在整理收拾的過程中,獲得心靈的秩序感。追求完美帶有潔癖的Monica在聽說Ross女朋友有個邋遢的女友后,竟因此夜不能寐半夜三更帶著清潔用具敲開人家家門強行要打掃衛生!此番舉動恐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秩序感。其實,尊重對方的秩序感是最重要的,你怎么知道人家在“邋遢”中就不快樂呢?
(鄭丹霞)
下一篇:嬰兒動作進程有什么特征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嘴角透露的心理秘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