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德語區,人們喜歡面對面站著,而在地中海地區或者尤其是在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區域中,人們更喜歡肩并肩或以鈍角的角度站著。
嬰兒從一出生就總是想要看到照料人的整張臉。他要求人們面對著他,要求看到母親或者父親的整張臉。嬰兒不喜歡別人在照料他或與他說話的時候以側面或半側面對著他。翻譯過來就是:他要求全心全意的關注。我們成年人也如此,如果一個人在跟我們說話時視線或臉轉到別處,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因為這表示他沒有認真對待我們之間的談話。
嬰兒雖然不知道為什么,但他們的反應別無二致。如果母親或父親的臉完完全全轉向他,他就會平靜下來,如果母親在照料他的同時還在做著其他事,嬰兒就會煩躁不安。嬰兒的反應激烈,他開始哭叫或把頭轉到旁邊去,以此來懲罰母親。
在稍大一點的孩子那兒我們可以觀察到這樣一種現象,當我們不與他面對面時,他會用小手把我們的臉轉向他,這是他們要求全心全意關注的主動表達。孩子需要直接的目光交流,這也是作為一個人以后是否真誠的標志。
在親子關系中,動作進程的速度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特征。如果母親的語速比較慢,對嬰兒有一種鎮靜的作用。慢一點但不是非常的慢,不能比自己的心跳還慢。如前所說,緩慢可以讓嬰兒平靜下來,這就似乎在告訴他們:一切正常,你可以安心入睡了!
母親匆忙的節奏則表達了另外一層意思,像是對一件事的預示,有消極的,如“小心,危險!”,也有積極的方面:“醒醒,快來看,有好東西!” 嬰兒對高音會做出積極的反應。所以父母親有意無意地會提高音調來激勵他們的孩子。讓我們一起玩吧。馬上就有不同尋常的事發生了!
如果快節奏的動作出現在母親和孩子之間有了充分的相互理解的情況下,孩子會主動參與進來,因為此時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升溫了。突然提高語速會使孩子感到不安,因為與他的節律背離。
嬰兒自己通過突然的身體動作來表現這種不舒服、緊張、不安。這是他感到環境與他不協調的明顯標志。這種不規則的運動大多表達了一種源于對成年人依賴的沖突:我需要母親,但是她卻干擾了我,讓我感到不安,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這種肯定與否定的沖突導致了嬰兒活動的慌亂。這種矛盾的感覺甚至會引發呼吸困難或哮喘。
如果我們觀察嬰兒的運動節律,一開始會看到他的動作雜亂無章,比如當嬰兒試圖去抓自己的腳時,手腳會一起動。然而當他的運動指向一定目的并表現出一種規律性,可以這么說,嬰兒開始組織他的動作,并對此感到滿意和安靜。
下一篇:孩子從小學會交朋友是好事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邋遢也是秩序,也是快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