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三十四歲的廣州劉女士投資失敗,為了緩解壓力,她上網尋找性刺激,起初還是色情文字聊天,后發展為色情影像聊天。她開始睡不著覺,性幻想充斥大腦,有時同丈夫做完房事后,又偷著打開電腦,上網尋找另一次高潮。日益膨脹的性需求令她瘋狂,她害怕一旦自己的行為被丈夫發現,將無地自容……上述個案是廣州市康寧心理咨詢熱線主持詹春云副主任醫師接到的其中一例病例,他說劉女士患的是網絡性愛癡迷癥,由‘虛擬性愛’引發,正挑戰人類道德的底線,同時給人帶來生理與心理上的巨變。
把自己的性行為交給網絡上的陌生人,是否會導致性氾濫?對此,廣東省性學會常務副會長朱嘉銘指出,有調查顯示在內地一億網民中,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經歷過網戀,其中又有百分之五十有過‘一夜情’,在‘一夜情’氾濫的現實狀況下,‘網絡性愛’不但可以減少愛滋病、性病的危害,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性犯罪。
可致網絡性愛癡迷癥雖然很多人對此投了贊成票,但‘虛擬性愛’話題仍然敏感。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生活輕松方便的同時,也在給人們帶來精神之重。一位性學專家表示,如果你已經在性愛方面出現問題,并開始借用互聯網來獲取性滿足,就會慢慢發展成為網絡性愛癡迷癥。網絡性愛癡迷癥是一種心理疾病,癥狀表現為性亢奮,一般后果是在線性活動影響正常工作、學習、娛樂以及與他人的關系。
在網易文化頻道(culture。163。com)進行的調查中,有百分之三十四點七網友承認曾經嘗試過某種虛擬的性活動,考慮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性禁忌以及由此帶來的羞愧感,實際的比率可能更高。
美國MSNBC。com公司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網友有過虛擬性愛的經歷。隨著性主題網站為人們提供追尋虛擬性愛的途徑,他們在網上進行性幻想、相互調情、結交性伴侶,并因此陷入了嚴重的心理危機與關系危機,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難怪美國心理學家金伯利?揚提出這樣的警告:網絡的虛擬色情是二十一世紀非常時尚的‘性玩具’。不要認為它看上去無足輕重,實際上卻像埋在地上的重型炸彈,可以毀掉美國為數眾多的私人生活和事業前途。
患者要自我診斷與醫治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男性科梁季鴻博士說,‘虛擬性愛’并非洪水猛獸,它有人性化的一面,可以令一些性壓抑者達到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高潮。但它的弊病是沒有后果顧忌,自控力差的人很容易沉迷進去,不愿在現實生活中與人接觸,發展成孤僻癥,造成性格缺陷,危害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嚴重的甚至變得性冷淡,對異性失去感覺,影響夫妻生活。
他又謂,陷入‘虛擬性愛’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有四種:第一,性欲強,沒有合適的排解途徑;第二,戀愛受挫折,或有過性經歷又中斷了;第三,在情感上對性伴侶不滿,尋找補償;第四,工作、生活壓力大,需要宣泄。
他建議患有網絡性愛癡迷癥的人采取自我診斷與醫治的措施,一方面將自己心中的擔憂說給最信任的人聽,尋求朋友的意見;另一方面自律、自愛,通過其他健康的方式(如體育鍛煉、旅游等)緩解工作及學習壓力。
對癥狀較嚴重的患者,可建議去看專業心理醫生,針對個性特征采取合適療法。對一些低齡患者,可與家長協商采取強制性手段;而對待像劉女士那樣性欲過度的,則要開一些控制性沖動的藥。
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省性學會會長張楓倡議說,社會的支持及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相當重要,應該像煙酒產品在商標上貼上健康警示語一樣,色情網站也應該在網頁的顯著位置登出警示語,讓登錄色情網站的網民知道這方面的危害。
(黃燕紅)
下一篇:白領女性患上“手機依賴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何他狂愛女人的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