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對待樂極生悲?
分類: 心理保健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30
閱讀 :387
狂怒傷身已為世人所共知,而暴喜的危害似乎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其實,喜與怒一樣,都是大腦皮層興奮、抑制過程所表現的狀態之一。狂怒傷身,暴喜同樣也于健康極為不利。古往今來,中外歷史上有許多樂極生悲,暴喜亡身的事例,古代希臘有位名叫蒂亞高拉·德羅特的老人,他的3個兒子在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都同時獲得了冠軍,當蒂亞高拉在運動場上大笑著與3個頭戴桂冠的兒子熱烈擁抱時,竟氣絕而死。古羅馬喜劇詩人菲利庇德曾多次在詩歌大賽中受挫,只是在他的詩人生涯的最后時刻才出乎意料地獲得夢寐以求的成功,但詩人卻因興奮過度笑得窒息而死去。在我國歷史上也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和故事。程咬金90壽辰時,回首往事,思緒萬千,十分激動,結果樂極而暴亡;岳家軍中的大將牛皋活捉了金國四太子、侵宋元帥金兀術后,喜極大笑,最后也因樂暴亡。三國時蜀將趙子龍,百戰沙場,未曾受傷,可是在慶功宴上,竟死于大笑之中。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當人處于高度興奮狀態時,大腦可通過神經和內分泌器官使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甚至體溫超常等等。這些變化如發生在原有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的老人身上,就會在體內掀起軒然大波,引起陣發性心動過快,心律失常甚至導致心肌梗塞、腦溢血而死亡。據研究測定,人在高度興奮時,脈搏可由每分鐘60次增加到120次,收縮壓可從120猛增到200毫米水銀柱。為避免樂極生悲的事件發生,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老人,應努力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當遇到老年得子、親友久別重逢、中彩獲巨獎、事業意外成功等等特別使人高興、激動的事件時,千萬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盡可能淡化強烈的情緒沖動,并不斷進行暗示,告戒自己“別太高興,別太高興!”同時,應將自己的高興之事告訴更多的親朋好友,讓大家分享你的快樂,以便使過于積聚的興奮情緒得以分流和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