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可能很多人對應激性的心理障礙并不了解,而實際上應激性心理障礙是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非常多的,尤其是在一些再難過后,應激性心理障礙的一個保健工作更是重要,那么下面我們就詳細的去了解什么是應激性心理障礙?
重大的災難和創傷往往容易導致創傷、病損。但是,人們通常只關注軀體的癥狀,其實,異常的應激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應激性心理障礙也是不應被忽略的精神問題。一般來說,應激性心理障礙包括:急性應激反應、慢性創傷后應激障礙和適應性障礙。
急性應激反應這是指一類因極其嚴重的軀體或心理應激因素而產生的短暫精神障礙。一般在受到應激性刺激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內發病。應激源可以是任何人都難以承受的創傷體驗,如自然災害、事故、戰爭、受罪犯的侵襲等對個人安全或軀體完整性的嚴重威脅;也可以是個人社會地位的急驟改變,例如同時喪失多位親人或家中失火。若同時存在軀體狀況衰竭或器質性因素(如老年人),發病的危險性隨之增加。癥狀因個體易感程度和應付能力而有所變異。
應激性心理障礙典型的表現是最初出現"茫然"狀態,輕度意識模糊、注意障礙、不能領會外在刺激、定向錯誤。呈伴有情感遲鈍的精神運動抑制,或表現為件有強烈恐懼的精神運動性興奮,逃跑、神游、行為盲目。常存在心動過速、出汗、面赤等植物神經癥狀。癥狀多在2-3天內消失,若應激因素持續不在,癥狀在3天后也會變得輕微。患者對于發作常有部分或完全的遺忘。
慢性創傷后應激障礙屬于災難性打擊的遠期心理功能障礙。一是病程遷延,可長達多年;二是發病與創傷性刺激的時間間隔延遲,臨床表現與急性型大致雷同。特點是反復出現創傷時體驗、惡夢;或"觸景生情"的痛苦,導致明顯社會功能缺損,癥狀固定化和習慣化,常伴有繼發的心理障礙,在就業、婚姻等事件中反應明顯。
適應障礙指一種出現于對明顯生活改變或應激性事件的后果進行適應期間,主觀感覺痛苦和情緒紊亂的狀態,通常導致職業或社會功能的損害。癥狀包括抑郁、焦慮、煩惱、不安等情緒障礙;感到對現實處境不能應付,無所適從,活得太累,能力下降;不愿與人交往,退縮;睡眠不住、食欲不振等生理功能變化。病程一般不超過6個月,由于經過調整建立了新的適應,精神障礙隨之消失,社會功能恢復。
實際上不管是什么樣的心理問題,都會影響都我們的身心健康,也會給生活還有工作帶來很大的阻礙,因此平時的心理健康保健大家都需要關注,尤其是災難過后的心理創傷,更是需要我們引起關注和重視。
推薦閱讀:問題太棘手?不妨神游一下
下一篇:注意避開四個婆媳相處的雷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撒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