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般情況下,如果嬰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以下特征,那么極有可能患上了孤獨癥——就是醫學上被稱為自閉癥的病癥。總的來說自閉癥特征繁多,其中語言能力滯后、缺乏人際交流的能力是最直接的外在表現。下面詳細的了解下具體的各種特征吧:
1. 當嬰兒盯著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時,卻沒有表現出高興的反應。非語言性交流行為的應用存在顯著損害,例如:眼對眼的對視,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手勢等。
2. 5個月左右的孩子還不會笑,對周圍事物反應差,不發出交流的咿呀聲。
3. 9個月后才發出咿呀聲;16個月大時還不能說出一個字;兩周歲不能說兩個字的詞語。
4. 不能與同齡人交往,難于介入同齡人,不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
5. 對聲音沒有反應,不能辨認出父母的聲音,當爸爸媽媽叫他名字時沒有反應。
6. 說話前很少配合手勢,如揮動小手。
7. 拿著某樣東西,反復重復一個動作。有一種或幾種固定的、重復的、局限的興趣,其程度和內容均屬異常,且不易改變。
8. 一周歲時仍不會發出咿呀聲,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勢。
9. 交流能力有質的損害, 言語完全發育或延遲,而不伴有想用其他方式(例如手勢或模仿動作)代償的嘗試。
10. 行為、興趣或活動方面的局限的、重復或刻板,固執地遵循某種特殊的、沒有意義的常規或儀式。長期持續的只注重事物的局部。
11. 有一定說話能力者,但卻缺乏語言技巧。缺少與其年齡相應的自發的假扮游戲或模仿日常生活的游戲。使用刻板的或重復的語言或特殊的、只有自己聽得懂的語言。
12. 不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語言單調,經常說重復語言、刻板語言或自造詞句。刻板重復的作態行為,如手指撲動或扭轉、復雜的全身動作等。
對于自閉癥,只有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進行行為矯治,才能幫他們縮短與正常社會之間的差距,讓他們早日融入到社會,正常生活。自閉癥目前沒有特效藥物治療。早期診斷家長早期干預可以改善其孤獨癥的預后,因此自閉癥治療一般認為是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下一篇:青少年應該正確認識逆反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每個人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