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19世紀60年代,內容心理學在德國產生。內容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費希納和馮特。
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是關于身心之間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現象之間的函數關系或依存關系的嚴密科學。這是一門介于心理學和物理學之間的獨立學科。費希納受赫‘爾巴特的啟發,認為心理是可測量的。經過許多實驗和推導,他把感覺強度和刺激強度之間的關系概括為如下公式:S=C*log,其中S-感覺強度;C-適用于不同感覺中的每個感官的常數;R-刺激強度;R0-在閾限的刺激強度。
這個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于已有的感覺的強度。費希納在心理物理學的研究中曾創造了三種心理測量的方法:最小可覺差法、正誤法和均差法。費希納把物理學的數量化測量方法帶到心理學中,提供了后來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工具。從現代心理學發展的歷史上看,費希納應被認為是現代西方心理學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學為馮特心理學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馮特是近代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在心理學史上他的名字與心理學的獨立和實驗心理學的建立直接聯系在一起。
(楊玉龍)
精彩推薦 權威調查:5%畢業生想過自殺 強檔測試:你最迷戀哪種女人? 心理學家為你解析十大夢中“鬼” 最實用:從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潛意識 揭謊!娛樂圈大牌明星都是說謊精 職場攻略:怎樣從小動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錯?男人下半身壓力源于女人 暴強!如今的大學生為減壓去裸奔下一篇:責任分散效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什么是注意(attention)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