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除了年齡、相貌、身高、性別、語言、聲音、行為、氣質、性格、身份、工作崗位等等的不同以外,還有一點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每個人的想法。這些許許多多的不同,便于我們對他人與自己的差別作出區分,更便于我們不斷地完善自我,肯定自我,超越自我。
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人與人之間這一點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有的人特愛強調、關注自己的思想,而忽視、不認真思考別人的想法,這種人太自我——老是以自我為中心;也有只考慮別人的想法而壓抑自己思想的人,這種人完全失去了自我。
這兩類人都活得很累。前者狂妄自大,后者卑微懦弱。在人際關系上,這兩類人永遠落后于那些自知、自省,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并且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人,太自我和失去自我的人,他們的生活都過得并不快樂。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家庭中,要么是受到家人的特寵而自恃,反之則是受到批評奚落較多而感到憤怒,因此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常以奚落批評家人、朋友、同事、部下得以成就的快感。這類人比較心高氣傲,在社會上朋友少,總認為自己的才能高于他人,自己比別人聰明能干;總認為別的人都是異類,除了愚蠢就是沒德性沒教養沒素質,與自己不在一個高檔層次內。
他們在工作中疑心重,阻礙大,而且自認為這種阻礙常常是別人給他造成的。還會把自己的不良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自以為別人老是和自己過不去,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法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這類人愛發脾氣,接受批評的能力差,總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大智慧,是絕對的明智、周全,而鄙視輕薄別人的想法與觀點。
失去自我的人大部分在自卑感中長大。壓抑也愛在自己的親人身上發泄,在與朋友相處的關系中表面看似非常謙卑謹慎,有時愿為朋友的事情全力以赴,而往往累壞了自己,事情沒辦好又覺得沒有辦法而沮喪懊悔,得不償失。工作中處處被動服從而沒有自我的表現與發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建議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多考慮別人的想法。謹記住:三人行必有我師!失去自我的人應多在乎自己的內心需求,別成為生活的奴隸。如此,你的人際關系才能有所改善,人生才會快樂!
(張麗娟)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