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愛情中,當出現干擾兩人相戀的外在力量時,戀愛雙方不但不會分開,反而情感更加緊密,戀愛關系更加牢固。心理學中把這種現象叫做“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因為這種力量就像羅密歐和朱麗葉一樣,越是遭受阻礙越是離不開對方,直至殉情。
鯰魚效應
水池里養著一群魚,死氣沉沉的環境使魚容易死亡。漁民就把喜歡擠來擠去的鯰魚放進池子,讓環境顯得生機勃勃,增加所有魚的活力與壽命——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鯰魚效應”,指人為地增加一些環境刺激,特別是異質的刺激,比如在女生團體里加入幾個男生,借此增強整個團體的氣氛和干勁。這個效應也被引申為“競爭機制”,常在經濟、文化等活動中被運用。
舌尖現象
話到嘴邊卻怎么也記不起要說什么,這就是典型的“舌尖現象”。它是由大腦對記憶內容的暫時性抑制所造成的,這種抑制來自多方面,比如想說“吃西餐”,但腦中又情不自禁地想“中餐更好一些”,于是“吃西餐”被覆蓋掉。對于考生來說,緊張情緒也會覆蓋掉知識點,所以會出現望著考題大腦一片空白的“舌尖現象”。
安慰劑效應
心理咨詢中的“安慰劑效應”就是俗話說的心理安慰作用,利用的是暗示的力量。比如一個失眠的人求助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給了他一盒有助睡眠的神藥,那人服用后果然不再失眠。事實上,那只是一盒維生素,而那個失眠者只是受到良性暗示、精神放松,所以治愈了失眠問題。
高峰體驗
來自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處于高峰體驗的人,感受到一種發自心靈深處的戰栗、欣快、滿足、超然的情緒體驗。”這是人最接近真實自我的狀態,也是達到潛能發揮的高潮。比如明星站在萬眾矚目的舞臺上演出、你完成了一項很困難的任務,都容易產生高峰體驗。
投射
“投射”是人人皆有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指把自己不喜歡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態度、動機或個體意識,轉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比如說,你討厭吃青椒,所以你認為所有人都討厭。
權威人格
也叫“專制人格”,是一種崇尚權威、盲目服從、欺凌弱小的人格類型。在團體里,他們對理想化道德極為支持,認為違背價值觀的人應受到譴責和懲罰。一般來說,在比較專制、保守、家教過嚴、親子關系不良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比較容易形成此種人格。
酸葡萄效應
這是一種類似于“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現象,個體為自己無法實現目標找到合理的理由,以達到安慰自己、平衡心態的作用。就像那只吃不到葡萄的狐貍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吃也罷”,于是就能恢復愉快的心情。
替代效應
這是自我防御機制的一種,指用自己能實現的事來替代不能實現的事。比如同樣是吃不到樹上的葡萄,有的狐貍會想:聽說檸檬的味道跟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嘗一嘗檸檬呢?于是,它就心滿意足地離開去尋找檸檬。愿望需要被滿足,這樣個體才會不斷被激勵,因此替代效應有積極意義。
內隱記憶
“內隱記憶”是隱藏在我們潛意識里的記憶,就是那些自己以為忘掉了,但其實還存在的記憶。比如一個人很小的時候吃過一次蛤蜊,但是這次經歷被忘記了。若干年后,他在餐桌上看到蛤蜊,很自然地就拿起來用正確的程序吃。因此,內隱記憶常于無形中幫助我們。
下一篇:性懲罰最終輸的是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盤點中國最需要愛情的城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