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夜晚,隔著熒屏,他和我在客廳里相遇,近在咫尺。他說,我聽。他比畫著,我看。此前,我只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名字戴著一頂大文博學家的帽子。
在聽他說和看他比畫中,我大致了解了他的人生:出生官宦世家,從小養蛐蛐、弄鴿子、種花草、玩鷹……整個一玩物喪志的紈绔子弟;后來,母親去世讓他醒悟,不能再辜負母親縱容背后的殷愛,他開始研究繪畫,再后來又隨大名鼎鼎的梁思成研究古代建筑;抗日戰爭勝利那年,年紀輕輕的他成了教育部的“接收大員”,從日偽手里接收故宮博物院,之后遠赴東京清理被日本人擄走的文物。如果人生能按著直線行走,他將會在紫禁城的紅磚綠瓦間、在歷朝歷代的古玩字畫中沉醉一生。然而,猝不及防的,他因所謂“歷史問題”身陷囹圄,先被關10個月,再從故宮掃地出門,拋到郊區一所小學教書。那一年,他39歲,未來對他似乎不再有一絲光亮。“一般人遇著這種情況,要么輕生,要么自暴自棄。我選擇自珍。”他說,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他的“自珍”就是選擇了一個離政治更遠些的冷門來研究。10年,20年,30年,當他成了一位古稀老者,他研究的冷門變成了熱門,是他以一己之力帶熱的,而且還帶熱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這個曾經的冷門就是明代家具。
是的,這個人是王世襄。當記者請教他成功有什么秘訣時,他湊近記者的耳邊,悄悄地說:“第一要長壽。第二要選一個你能做一輩子的事情,這個事情還要對社會有一點兒意義……”后面他說了什么我沒再聽清,我滿腦子里只有他說的“要選一個你能做一輩子的事情”這句話,那一刻,我體會到了什么叫做醍醐灌頂。
能做一輩子的事情,不是只做到60歲退休就不能做的,而是70歲、80歲甚至90歲都還能做的。這樣的事情是職業固然更好,但更多的可能是一種愛好,是一個心靈的支撐點,是一片精神的棲息地。人生有了這樣的能做一輩子的事情,便有了一種外力不能剝奪的意義,當災難的洪水泛起,這種意義就像諾亞方舟一樣能將人帶離精神的險境,實現自我的拯救。
當然,除了提供心靈的支撐,能做一輩子的事情也肯定比只能做半輩子的事情更有成功的可能,找到了能做一輩子的事情的人也比沒找到的人可能更幸福更成功。
現在,每當和朋友說起人生的話題,我常常會問:“你有沒有找到一個能做一輩子的事情?”
下一篇:《小王子》告訴我們的哲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注當下不只是嘴上功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