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清代著名詩人、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一個——“難得糊涂”,條幅下面還有一段小字:“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轉入糊涂更難……”自然,這里講的“糊涂”是指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修養,意在要明白事理,胸懷開闊,寬以待人。
常言道:“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意即對原則性問題要清楚,處理要有準則;而對生活中無原則性的小事,不必認真計較。從心理學角度看,一個對無原則性的不中聽的話或看不慣的事,裝作沒聽見、沒看見或者隨聽、隨看、隨忘,做到“三緘其口”,這種“小事糊涂”的做法,不僅是處世的一種態度,亦是健康長壽的秘訣之一。
一個人每天都會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事待糾纏與人際糾葛,故生活中的種種矛盾很難避免。如果一個人遇事總是過分計較,一味地追究到底,硬要討個“說法”,煩惱和憂愁便會先“說法”而來,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健康。
醫學研究表明,人若經常處于煩惱和憂愁的漩渦之中,頻頻激發人體的“應激反應”,不僅會加速人的衰老,而且會引起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疾病。而小事“糊涂”,既可使矛盾“冰消雪融”,又可使緊張的氣氛變得輕松、活潑,可謂養身的妙法。
其實,人們日常生活中許多糾紛常常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起,這些小事在雙方感情好時常會被忽略、被諒解,感情不好時就會被放大,甚至搞得劍拔弩張。聰明的人在處理這類糾紛時常常用“不置可否”、“聽其自然”的方法,或者稱為“冷卻法”,因為感情沖動常會因時間的消逝而冷靜下來,冷靜下來之后就能看出這些糾紛是何等的渺小,因而矛盾常于無形之中隨之化解。倘若過分熱衷于搞清誰是誰非,一味的斤斤計較,或只顧發泄心中的怨恨,無異于“火上澆油”,結果反而會激化矛盾,于身心健康無益。
由此可見,在處理某些感情沖突時,在適當的情況下,“糊涂”一下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當你處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之時,“糊涂”更能顯示出它的價值。它會幫助你消除心理上的痛苦和疲憊,甚至逾越難以想象的鴻溝。當然,“小事糊涂”決非事事糊涂,處處糊涂。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分青紅皂白,不講原則性,那就成了糊涂蟲了。總之,在生活中,大事明白,小事糊涂,能使你經常保持心胸坦然,精神愉快,減少對“大腦保衛系統”的不必要刺激。常言道,“修成大愚方為智”、“吃虧是?!?,即是此理。
(林翠坤)
精彩推薦 權威調查:5%畢業生想過自殺 強檔測試:你最迷戀哪種女人? 心理學家為你解析十大夢中“鬼” 最實用:從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潛意識 揭謊!娛樂圈大牌明星都是說謊精 職場攻略:怎樣從小動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錯?男人下半身壓力源于女人 暴強!如今的大學生為減壓去裸奔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