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之所以喜歡這段話,實在是深有感觸。試想我們中又有多少人如這些工人,愿意或者敢于放慢腳步。我們總覺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要生存,要活得更好,就要不斷加速,只有比別人更快,才能拔得頭籌。
但卻在這樣的忙亂中把自己的靈魂落下了。種種心理上的忙碌所帶來的損害,可能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披頭士的靈魂人物約翰·列儂的話有點刻薄但卻頗有道理:“人,如果沒有時間來慢生活,那么,他會有充分的時間來生病!”試想,我們中有多少人越來越不快樂,有人焦慮了,有人抑郁了,有人自殺了……
在約翰·列儂看來:“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于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而我們總不知不覺中刻意遺忘當下忙碌的腳步,把希望寄托在將來。治療這種“延緩幸福癥”的最好方法就是進入“慢生活”。
這種慢是一種智慧,對所有事物新的、平衡的權利。畢竟現實的生活節拍未必真能慢下來,但貴在保有一種快中求慢、動中求靜的心態。放下速度,欣然看被遺忘的生活點滴,重新發現新的可能。簡單地說,“慢生活”應該是一種高質、感性、細致、浪漫的認識世界和創造世界的方式。
這種慢是閑,是在高效之后的抑揚節奏。就如林語堂在《人生盛宴》中所說:“能閑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閑。人莫樂于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于是?”
讓我們用“慢”的心境,去生活、去體悟、去理解自我的使命與意義。
下一篇:哥哥,有誰看見你天使的翅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健康的“營養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