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特別的場景,一位年輕的日本男性選擇了一份很不尋常的工作, 在熱鬧的市區中擺了個攤子,任何人只要給五美元,就可以戴上手套,往他身上捶打五分鐘,而他,保證不還手。這個“受氣包”老板說,之所以有這個主意,是因為他想為平時忍氣吞聲已久的人們,提供一個發泄憤怒的管道,他覺得挺有意義,因此即使常常被打得鼻青臉腫,身上也有過多次骨折,他仍然樂此不疲,把它當成一份功德無量的工作來做。
如此的做法,到底好不好?
心理學家們把你我生氣時的反應分成三大類:攻擊性的生氣反應,消極但具攻擊性的生氣反應,以及肯定而自信的反應。攻擊性的生氣反應,是以傷害對方為目的的行為,例如辱罵對方,以及肢體暴力等。消極但具攻擊性的反應,則是為了抗拒對方,或阻止對方達成目標。例如保持沉默,故意遲到拖延,諷刺嘲笑對方,故意把事情做錯等。當我們敢怒不敢言時,這些“繞個圈子”的行為就成了表達不滿的另一種反應??隙ǘ孕诺纳鷼夥磻遣灰詡魧Ψ綖槟康模菫榱顺晒Φ亟鉀Q彼此關系及達成共同目標的反應模式。例如,心平氣和地溝通、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等。
話說回來,不論是打真沙包,或是打活人沙包,這種生氣的反應都是攻擊性的做法。你一定也聽說過,氣悶在心里不健康,抒發出來才是良方,對吧?事實上,這些“把氣發泄出來”的建議,其實會讓你學會如何更加生氣。因為表現生氣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表現憤怒的反應,就會是你我的溝通模式之一。如果我們經常使用這種溝通方式,就會強化而成為一種溝通習慣,下次再出現類似狀況,當然就順理成章,很自然地用同一種方法回應了。
最近心理學上的研究發現,不知節制地發泄怒氣,也許暫時感覺不錯,但接下來當事人往往會覺得更焦躁不安,這是因為在動口動手之后,我們會害怕對方報復,或是擔心自身權益受損,要不會產生罪惡感,因此發泄怒氣,往往會導致更大的壓力。
就算是打沙包,一個既不會報復也無法傷人的對象,這個做法也值得商榷,因為如此做并沒有真正地解決問題,同時你還在為未來可能會感受的憤怒,培養極具攻擊性的反應習慣,哪天一不留神,就極可能轉成攻擊當事人。所以,持續性地發泄,對自己的EQ毫無幫助,只會不斷地加重及提醒自己心中的憤怒及傷害。
那該怎么做才好?
研究憤怒管理的專家們認為,面對憤怒,重要的不是想法子消除怒氣,或是逃避生氣的不悅,你我最該做的,是要借力使力,讓心中的怒氣成為自己的助力,而非阻力。
有三個問題值得你我在生氣的當下去做自我思考:
1.我現在有什么感覺?我為什么會有這個感覺?
2.當下的憤怒在告訴我什么事?
3.我該怎么做,才能達成我的目的?
舉例而言,一個想出去和朋友喝酒的男人,發現老婆不讓他外出,心中覺得火冒三丈時,拿起拳頭動粗絕對是不智之舉。若想改變生氣處理的方法,可以按照上面三個問題來思索:
1.“我覺得很生氣,因為她不該管我這么多。”
2.“我會這么氣,表示我很在乎自己的自主權要受到另一半的尊重。”
3.“我的目的是要她尊重我的決定,傷害她并不會達成這個目的,所以我該告訴她,我出去玩并不代表我不愛這個家,而是……”
我們最大的敵人,往往是我們自己,學會面對發怒的自己,也就學會了幫助自己,從而才能去感受真正的幸福。
(梁子豪)
下一篇:幸福感源自你的內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簡單四法助你明晰是否墮入愛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