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人格是指在個人的生活基礎上受到家庭、伴侶、學校教育和社會環境等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氣質、能力、興趣、愛好、習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總和。人格異常即人格明顯地偏離常態。
在犯罪者中人格障礙占10。6%。他們一般在1-6歲時的特點是盲目服從,7-16歲時易受外界影響,易導致人格發展畸形。這些人主要表現為高度的沖擊性和攻擊性;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敏感多疑,對人不信任,抱有仇視;暗示性高,自我中心,感情用事,愛說謊;具有環境不允許的特別葉嗜好;性欲早并強烈。可見,人格異常的人之所以容易犯罪,這與人格異常所故有的心理病理學的特征有關。
造成人格異常的因素主要有:
遺傳因素。
在人格異常親屬中,發生率與血緣關系成正比;
腦發育因素。
研究表明,人格異常與大腦發育不成熟密切相關;
家屬因素。
兒童期不幸,喪母、父母離婚,管教不當,粗魯苛刻與溺愛慫恿等對兒女影響是很深刻的;
教育因素。
包括幼兒教育、學校教育、報刊書籍、電影電視等各種教育方式也會對人格異常有影響;
社會因素。
社會思潮、社會風氣等也與人格異常有關;
疾病因素。
有些人雖無典型病史,但事實上在分娩、嬰幼兒和兒童期患過不明顯的、末引起注意的軀體疾病,這也會影響腦功能的正常發育。
對人格異常人采取的措施,從醫學角度講,要提倡“優孕、優生、優養”;
從社會角度講,應調查影響人格形成的社會問題的現狀,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治理措施;
從文化方面講,要加強精神衛生的教育和宣教傳;
從法律角度講,應加強法制教育和有關科學知識的學習。
要注意區分正常人格與人格異常、分別采取不同防治辦法。
總之,要造成一個良好家庭環境、學習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人能身心健康、好學向上,這樣,不良人格和人格異常以及相應犯罪也就勢必會減少。家長和教師應學點心理學和精神病的知識,以便給青少年講點心理衛生常識,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已,如何適應環境。此外,要細觀察并重視他們的各種行為變化和表現,及時請精神病科醫師和心理學者檢查,早期診斷,及時制定措施,防止更壞發展。
精彩推薦 權威調查:5%畢業生想過自殺 強檔測試:你最迷戀哪種女人? 心理學家為你解析十大夢中“鬼” 最實用:從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潛意識 揭謊!娛樂圈大牌明星都是說謊精 職場攻略:怎樣從小動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錯?男人下半身壓力源于女人 暴強!如今的大學生為減壓去裸奔下一篇:如何停止憂慮 開創人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人為何都夢想開一個小店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