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偽娘的出現以及迅速走紅,引發了人們對這種現象的深入思考,性別的模糊隨著時代的變化愈演愈烈。偽娘的紅極一時,使得人們不得不對它對社會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我們的現實社會的價值觀能讓我們接受偽娘嗎?而偽娘會不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對于這一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們怎么說。
現象他是他,還是她?
白色高跟鞋、藍色長筒絲襪、大波浪長發、羞答答的眼神……若不是出現在“快樂男聲”的舞臺上,誰也不會質疑他的女兒身——盡管受到質疑,但“偽娘”劉著仍快速走紅。更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偽娘”跟風而至:河南首屆鋼管舞大賽的夢賽、靠女裝反串出位的王祖藍……
2005年“超女”李宇春掀起的中性風曾被戲稱為“哥時代”,眼下“偽娘”們推動的“姐時代”,則將性別模糊愈演愈烈。
社會學家“偽娘”現象刺激人性陰暗面
對于眼下出現的“偽娘”潮,專家認為,這是一種亞文化,是小眾青年群體頹廢的心態體現,他們以此填補內心的空白。
專家說,此種現象對子孫后代的心靈無益。因為這種亞文化迎合并且刺激了人性的陰暗面,直接的受害者,是一批缺乏判斷力的年輕人。
第三方調查近日就“偽娘”現象在多個網絡論壇進行了調查。58%的參與網友認為“偽娘”現象“反映了病態的扭曲的價值觀”、52%的網友認為這一現象會誤導青少年價值觀,44%的網友表現出強烈的反感和鄙視。
也有15%的網友認為,“偽娘”現象是一種進步,它體現了社會的寬容。不過,65%的網友認為,“偽娘”的走紅是炒作出來的。
健康專家扮異性癥是一種心理疾病
心理專家指出,從劉著在大眾面前的行為方式來看,他屬于扮異性癥,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只有穿上異性的衣服才會有滿足感。此類患者并不想改變自己的性別,他們中的多數是異性戀者。
專家指出,“偽娘”迎合的是追求刺激的心理需求,但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好影響,如果對其盲目崇拜并刻意模仿,就可能導致性別認同錯位。“性別認同是指對自己是男是女的生理、心理和社會身份的認同和確定。”人從2、3歲開始就有初步的性別意識,如性別認同發生偏差,可能導致焦慮、抑郁甚至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如今“偽娘”走紅,社會、學校和家長對青少年性心理的教育的關注,就顯得猶為重要。
(張華仙)
下一篇:羊與狼帶給女性全新的心理認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靈雞湯”滋養孩子們的童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