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異常心理該怎么判斷?我們都知道出現異常的心理,對我們的一個生活還有工作都是會帶來很大傷害的,可是在生活當中卻有很多人受到一些異常心理的影響,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有效地去辨別異常心理呢?看看下面的方法吧!
1.心理測驗標準。御用各種心理測驗,如記憶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等,來判斷記憶是否有障礙,智力水平如何以及構成人格各維度或因素的情況變化,它所提供的數據較為客觀,又因為是一種標準化的測驗,所以經常作為一種規范的測驗標準。心理測驗雖然也是一種統計學的方法,但它并不是把受測者置于常態分布的某一位置便了事,而有它自身的限定和說明。如智力測驗,當受測者的位置位于是常態以上時即是超長或優秀,在常態以下即是低常或異常或變態。但是心理測驗往往只能告訴我們“有什么”,我們卻不能依此推出“是什么”,更難以探明“為什么”。因為它不能向人們提供與異常心理相聯系的那些變量的作用。
2.社會常態標準。在這里正常或異常是以社會常態來比較的。凡是符合社會規范、道德標準和價值觀念的行為,亦即為社會一般人所認可和接受的行為,即為正常,否則即為異常。這種標準最符合常識,但它卻有明顯的缺陷。其一,它有時間限制,也就是說很多標準常可能隨時間的流逝而變化。如同性戀,以前視之為犯罪,后視之為變態,現在美國精神病學會已把它從診斷分類中抽掉,有的地方已在法律上視同性戀為正常。其二,它有地域限制。如某些落后的部落社會,男女兩性的角色與文明社會恰恰相反,許多我們視為的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也就完全顛倒了。其三,它受人的思想覺悟限制。如那些思維超前,具有反傳統精神的人,最早常被人誤解,視為異常。其實,即使在同一時間和空間,也會因人們的地位或身份等,所持有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本身便有差異,也就難有統一的標準。
3.社會適應標準。這也是一種極為普遍的標準,它是以人的行為的社會意義及個體良好的順應為出發點,并從個體對社會、集體、人際關系、人和自我的態度中和習慣的行為方式中來觀察正常與否。但是因為適應與不適應之間本無客觀標準,所以這一標準也不能完全適用。如教師多認為兒童的不良適應表現為偷竊、手淫、逃學、欺騙、魯蠻等;而心理學家則認為退縮、孤獨、懷疑、抑郁等才是不良適應的行為。
了解了這些異常心理的辨別標準之后,那么就希望大家在生活當中可以更加的重視,當發現自己的心里出現一些異常現象,都不能夠輕易的忽視,運用比較科學的方法去幫助自己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推薦閱讀:五個緊張性習慣不利于健康
下一篇:厭食癥女孩多有自閉傾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五個緊張性習慣不利于健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