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抑郁癥”與“抑郁心情”、“抑郁情緒”有性質上的不同。然而,大眾心里的“抑郁癥”通常與普通人群中的“神經衰弱”、“亞健康”狀態等相提并論。甚至一些媒體的報道中也對上述相提并論的含義予以肯定,以至于擴大或渲染非屬“抑郁癥”的人群范圍,以至于讓那些本來只有一點抑郁心情的人群,由于對“抑郁癥”的朦朧認識,而由一般的“抑郁心情”轉變成“抑郁情緒”;而具有一定“抑郁情緒”的人群,因對“抑郁癥”的莫名擔心,更雪上加霜,心中陰霾重重,從而加重了抑郁情結,最終導致這類人患上了真正的“抑郁癥”。
從心理咨詢的專業角度分析,“抑郁心情”往往還夠不上心理問題,而“抑郁情緒”也不過仍屬心理問題的范疇。但是,“抑郁癥”卻是屬于病態和病理范疇,在2005年8月國家頒發的《心理咨詢師職業大典》中,“抑郁癥”人群已不屬于規范的心理咨詢對象,而成為重性精神病的范疇。它們的區別也體現在治療過程中是否使用藥物。
當然,“抑郁心情”、“抑郁情緒”和“抑郁癥”三者之間有著既相對獨立又密切關聯的辯證統一。被確診為“抑郁癥”的人群,必然有一個“抑郁心情”向“抑郁情緒”的發展深化過程,尤其是“抑郁心情”和“抑郁情緒”在時間和空間的量變積郁,完全可能發生向“抑郁癥”質的轉變。
因此,有“抑郁心情”或“抑郁情緒”的人群,雖可以通過自我調適,化解心中的抑郁情緒,但是,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群應當及時去看“心理醫生”,這是有效防止自己向“抑郁癥”轉變的有效手段。
下一篇:“宅”多了易患抑郁癥 如何處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失眠了怎么辦?自我放松不能少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