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其實“秒殺”就是將“限時搶購”的購物方式移植到了網絡上,是一種限定產品銷售時間的促銷手段。因其操作方便快捷,足不出戶就能夠以“無法想像的折扣”“搶”到所需要的商品。誰都想以低價獲得超值的商品,并且萬人一起競爭的感覺能讓成功“秒殺”者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所以“秒殺”深獲人心,然而,心理專家提醒說,“秒殺”過程中過分執著,甚至沉迷其中,就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壓力,影響到個人的情緒與正常生活。
A “秒殺”讓人歡喜讓人憂
說起“秒殺”,24歲的林小姐最有發言權,她自稱是一個標準的“秒殺狂”。當全職主婦的她,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不用外出工作,而且不用為家庭經濟操心,購物可以隨心所欲,因此,林小姐最喜歡每天在家上網購物,所有網購的網址她都一清二楚。床單、鞋子、衣服、小家電、電子產品……幾乎生活中能用到的東西她都要在網上“秒殺”一番。她說:“有時候一坐就是一天,看著眼前五花八門的商品,一看就停不了。只要守在電腦前面搶購,就有可能搶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感覺非常過癮。”不過,林小姐也坦言,出于沖動“秒殺”下來的很多商品都沒有實際用處,常常被擱置在一旁,而且有時還會出現貨不對板的情況,搞得自己心情不佳。
而在一家企業擔任業務經理的尹小姐也非常熱衷“秒殺”,不過她更注重的是“秒殺”時的刺激和成就感。“每當成功地‘秒’到一樣限量商品時,我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覺得自己很厲害,心里充滿了自信,做起事情來會特別帶勁。業績不好心情低落時,‘秒殺’就成了我消除沮喪感的最佳方法之一。”尹小姐覺得,“相對于買到的東西,‘秒殺’活動本身更吸引我。我要的就是那種刺激,追求的是戰勝了對手的快感。”
而吳先生則對“秒殺”深惡痛絕。吳先生的妻子也是個“秒殺”達人,有時一個月花在“秒殺”活動上的費用高達數千元。“不僅僅是費用的支出,還有情緒的傳染。”吳先生說,“我的心情,經常經歷坐過山車般的刺激。老婆如果‘秒’到了想要的東西,那天的家務活我就不用做了,還可以得到其它的獎勵。如果‘秒’不到,我那幾天就要倒霉了,不光要做家務,還要面對老婆的一張‘臭臉’。”
B “秒殺”只應成為生活中的“調味品”
江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科副科長、心理咨詢師鄧文英認為,能以最快的速度“秒殺”成功實屬小概率事件。如果“秒殺”參與者過分執著于最終結果,甚至沉迷其中,就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個人情緒和正常生活。
這種心理狀況類似于購買彩票時的心理狀況,對獲得大獎抱有巨大的希望,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焦躁不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問題。
另外,參與“秒殺”活動需要參與者在一段時間內高度集中精神,在商家有目的的引導下,這種心理亢奮的狀態就會到達頂點,參與者很可能產生不理智的消費沖動,買下自己不需要的商品。
“還有很多年輕人參與‘秒殺’是為了追求新鮮感和刺激感。適當地將其作為生活的‘調味品’是有益的,但是如果沉迷其中,將其當做生活的重心,恐怕就得不償失了。”鄧文英說,很多年輕人在悠閑的生活環境里,對生活沒有追求,沒有新鮮感;也有一部分年輕人朝九晚五地上班工作,枯燥的生活讓他們找不到刺激,“秒殺”正好能滿足他們追求刺激,尋找樂趣的需要。在電腦面前與成千上萬人一起搶購一件商品,那種挑戰成功的快樂,能夠讓他們擺脫日常生活中的沉悶和來自工作或生活的壓力,但要知道,過猶不及。
C 如何才能做到“秒殺”有度?
對于如何做到理智地參與“秒殺”,鄧文英認為,“秒殺”本來就是一種游戲,參與者也應該以一種游戲的心態參與,這樣就不會有過大的心理負擔。
在“秒殺”過程中要記住以下幾個原則:
1、不要過于計較得失:應把“秒殺”當成一種娛樂。對要“秒殺”的物品不能期望過高,不能有“絕對要秒到”的心理。應順其自然,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2、不要盲從:有需要再進行“秒殺”,“秒殺”前最好列個計劃表,有計劃地進行理性消費。另外,最好“秒殺”信得過的、口碑好的商品。
3、要學會抓住生活的重心:要知道“秒殺”只是生活中的一種娛樂方式,生活必須找到重心,活在當下,明確自己的角色,在工作、家庭、朋友、學習中找到生活的樂趣。不能在生活中把“秒殺”擴大化,占據了生命中寶貴的時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秒殺”帶來的樂趣和好處。
>>> 更多精彩盡在39心理頻道
(張華仙)
下一篇:六種心理方化解生活的中恐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減壓 只需要三個動作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