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當我們大家在面對一件事情,必須要做出自己選擇的時候,患有選擇障礙疾病的患者也許會遲遲下不了手,也會一直猶豫不決,瞻前顧后的,那么這種疾病在醫(yī)學上是一種心理疾病,要想治療好疾病,就需要患者不要過分追求完美,也應該要克服選擇障礙的疾病。
什么是選擇恐懼
在香港電影《天生購物狂》里,劉青云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位有著嚴重選擇恐懼癥的人。他練過很多種功夫,倘若施展出來,任何一門功夫都足以戰(zhàn)勝對手,可是對有選擇恐懼癥的人來說,到底要用哪一門功夫,這是個問題,并且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用哪一門功夫他都覺得不夠完美、不能解決問題,于是在選擇的問題上舉棋不定而大傷腦筋,甚至連對手都快等睡著了,他還不能決定究竟用什么功夫出手。
戲劇作品塑造的人物角色當然有夸張的成分,然而在我們身邊,有選擇恐懼癥的人也不少見。比方說,點菜的時候望著菜單上的各類菜式不知所措,或者面對商店里琳瑯滿目的衣飾卻總是拿不定主意該買哪一件,這都是選擇障礙在作祟。
所謂“選擇障礙”,事實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完美化的強迫障礙”,例如對同樣能達到目的的不同方法、途徑、路線等在選擇的時候難以抉擇,即便做出決定后也仍然質疑其他選擇是不是更好,從而導致時間上的浪費以及精神上的焦慮。
選擇恐懼的成因
心理學上,對于選擇恐懼的成因主要歸納為這樣幾點:
一、逃避責任。
選擇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無法抉擇的人常常只是因為害怕承擔自己抉擇的后果。敢于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是人格成熟的標志之一,而只有成熟的人,才更容易把握時機、當機立斷。
二、完美主義。
凡是有一定選擇困難的人,大半都是極度追求完美的人,并且可能是極度苛刻的人。他們要求自己必須做一個單選,而且這唯一的選擇必須是最大限度的理想化選擇。
三、可供選擇的東西太豐富。
這有客觀上的原因,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對自我的不滿,而后將這種不滿投射到選擇的問題上,變相地折磨自己并逃避現實。
四、存在選擇障礙的人,往往與幼時的經歷有關。
心理學家發(fā)現,這樣的人往往有一個從小就生活在身邊的批評者,曾經在生命成長的過程中給過他們許多負面的評價。
五、不確定內心的需求。
人生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有選擇就可能有沖突,尤其是當命運提供給我們的選項利弊相當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像阿拉伯神話中的少年阿拉丁那樣,猛地被帶到眾多寶藏前,而我們卻被規(guī)定只能選擇其中一樣。
其實寶藏都不錯,只是因為我們并不確定自己到底最想要什么,所以我們希望能夠像阿拉丁那樣,幸運地選擇一盞可以不斷滿足我們更多欲望的“神燈”。但現實不是神話,不能確定自己內心最重要需求的人,永遠無法獲得心理平衡。
除此之外,調節(jié)和治療選擇障礙疾病的方式和方法還有很多,其中,這種疾病治療的最核心關鍵點就是,患者朋友們在治愈疾病的時候,必須要相信自信,給自己一個選擇的信心,并且要勇于選擇,這樣才能夠治療好自己的疾病,還自己一個健康和美麗的未來。
推薦閱讀:如何讓選擇恐懼變勇氣
下一篇:如何讓選擇恐懼變勇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緩解你的變態(tài)購物心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