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成長心理 > 學習問題

學習問題

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之探索

分類: 學習問題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4-06

閱讀 :424

研究性學習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課程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通過教與學傳統方式的改變,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教與學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獲取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上,使被動地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地探索性學習。


研究型課程在內容上體現出來的專題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與傳統課堂的學習方式、方法、內容等有顯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與處理的研究過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網絡的支持,網絡拓展了研究性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因此,構建研究性學習的網絡教學環境,制訂靈活的教學實施方案,進行恰當的學習評價,是教師開展基于網絡環境下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方法。這里僅以我校的教學實驗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


實驗一


目前互聯網絡信息資源建設的現狀,特別是教育資源的建設不盡如人意,大量的冗雜信息、過載信息,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難以快速準確獲取所需求的信息資源。


本實驗針對研究性學習,提出了有效組織教育信息資源的要求,向教育信息資源要質量,向網絡教育環境要質量。通過建設基于Internet技術的教育網站和學生網絡學習環境,提高學習的效率和信息資源的有效性,建立一個良好的網絡教與學的環境。


參加實驗的學生50人,其中初一、初二共10人,高一、高二、高三共40人,男女學生比例為3∶1。


實驗材料包括校園網40個教師個人主頁;3個校園網專題性學習網站,傲姿紫晶遠程教學平臺。


實驗實施與數據分析有這樣幾個步驟:


1.組織學生對上述實驗材料網站進行學習使用;


2.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統計;


3.校園網絡中心通過對上述實驗材料網站的建立、使用情況、建設容量及點擊率的歷史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實現對校園網絡教學平臺的運行比較分析。


本次實驗的最終結果是,根據歷史統計資料排列出點擊率為前15名的網站,然后進行逐個的比較分析,最后找出基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需要重視的三個關鍵問題。


(一)教師個人教育網站的建設


“教師能夠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通過建立個人網站或主題網站積累和豐富知識、擴大信息量,作為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知識庫。這種知識庫,從內容上講,主要介紹學習方法、提供研究課題和資料,既可用于課堂做多媒體教學,又可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學,成為教師課堂教案的延伸;從技術上講,以靜態網頁為主,降低制作成本和工作難度。


從實驗材料網站的統計中,我們看到“麥田守望者”“國際大舞臺與中國”“華附物理工作站”和“怡心站”等個人學科教育網站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交互式、討論式的框架,并且能夠為學生介紹學習方法和提出課題研究的探索方向。這些網站汲取了國外WEB-QUEST形式的探索型學習網站的長處,體現了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的師生關系,應該繼續探索和完善。


教師個人網站在建設過程中也會存在著一些技術問題,如采用靜態網頁(HTML)與動態網頁(ASP)編程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難度較大,非專業教師掌握起來很困難。但這樣制作出來的網頁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究竟應該怎樣解決這個技術難題?我們認為教師的工作應更多地注重于教育資源的收集和組織以及教學資料的編寫。對于純技術性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由學校網絡技術人員向網絡用戶提供一種多用戶的交互技術平臺,包括讀者論壇、聊天室、可視會議等,讓教師在這樣的平臺上施展武藝和才華。


(二)校園網教育教學資源庫的建設


目前在具備校園網的學校中,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不完善、利用率不高,是存在的主要問題。因此,要有效地組織教育信息資源為教學改革服務,必須重視教育資源庫的建設。


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應該從為教學服務出發,存儲資料涉及面要廣,要有一定的知識深度。學校雖然可以從市場購買一定數量的教育資源,但真正意義上的校園網資源庫的建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資源庫的建設和管理必須有專門的管理班子,如學校的信息中心或是圖書館。管理人員對資源庫按一定規則進行分類管理,進行資料的電子化轉換工作,定期地維護和更新,從網上搜索和下載更新的信息資源。


2.按專題建立網站,以Web教材形式,對專題研究方法進行指導,這種網站既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又可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主學習。


3.建立起一個以校園網網站搜索為主的參考資料收集、查詢系統,提高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有效地整合因特網資源,形成快速高效的專題資料庫。


(三)現代網絡教育平臺的建設


一個好的現代遠程教育解決方案,應該是先進的技術平臺和適應不同的教育教學模型與內容以及良好的支持服務三要素構成的有機體?,F代網絡教育平臺是師生網絡互動和實現網上教學的主要場所。它應該為學習者提供集成的交互式學習環境,為教師提供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課程開發工具,還應該提供豐富的系統和教學管理功能,以有效的管理和跟蹤學習情況,為教學評價體系的實現提供保障。


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有完善的多媒體網絡實驗環境,可采用分組討論的網絡實驗環境,或者是個別化學習的網絡實驗環境。對實驗環境的建設還包括對使用環境的管理和維護,如開放時間的限制,Internet接入的限制等。對于無法利用多媒體網絡實驗環境的學校,可以考慮采用托管主機的方式,建立學校自己的虛擬服務器,讓學生能夠在家中或其它網絡終端接入,從而開展學習活動。


網絡研究環境的軟件建設,還需要向學生提供實時通信軟件如ICQ、Netmeenting等服務。


學生研究的成果也需要有一個展示的舞臺,在網絡環境下必須考慮建立學校外部網接入服務器,建立“學生課題研究院”學習型網站,為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環境。


實驗二


參加實驗的有高中一年級學生240人,其中高一(1)班、(2)班、(3)班、(4)班各60人。


同樣是在前次實驗的網絡環境下。實驗實施與數據分析包括:


1.組織學生學習高一美術課《建筑設計》。


2.在聽課、收集資料、匯報總結三個階段,對四個班采用不同的教學順序,結合網絡教育平臺開展研究性學習和討論。


這種在具體學科課程中,運用網絡環境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驗,使我們初步了解到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的優勢和所應采取的步驟。同時也找出了這種實驗遇到的問題和采取的對策。


(一)教師授課應引入集成式的網絡教育平臺。


實驗中,高一(2)班、(3)班、(4)班,在采用了網絡教育平臺和網絡環境的情況下,學生的研究成果和質量明顯高于不使用網絡環境的(1)班??梢哉f,以現代網絡教育平臺為依托,以信息資源庫和教師網站為后盾,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最佳方式之一。現代網絡教育平臺為教師實現網絡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備課和組織教學的環境,通過集成在系統中的E-mail、BBS進行非實時的學習討論,可以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備課的教學內容通過教育平臺來體現,同時利用學習跟蹤功能,進一步完善對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評價。


在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學生分布式學習的環境和協同工作相互結合的過程。因此,有一個統一的信息資源平臺和通訊手段是非常關鍵的,它是學生與教師的一個重要交流園地,也是實現個性化教學的平臺。


(二)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


人們通常認為,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科研究學習過程中實現的。但通過本實驗結果可知,應該通過信息技術課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實驗過程中,3班和4班采用的教學有所不同,3班事先在信息技術課上得到適當的信息技術培訓,而4班則沒有專門針對信息收集的問題進行過培訓,而是依賴常規信息技術課所掌握的技術。從實驗結果分析,沒有經過相應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訓練的班級,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效果不佳,學習者就如打一場沒有準備的仗,把研究過程的時間都浪費在技術學習上了。


目前開設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結合提供了實踐基地,也向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能與協作技能的培養。這兩種技能是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研究活動所必須的。信息技術課教師除了傳統的計算機技術教學以外,還必須承擔起培養學生協同工作的能力。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簡單的分工合作,重要的是要學生學會協調進度,共同學習、討論和加工信息。只有通過這樣的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學生才具有在學科課題研究中專心致志地開展活動的能力。


(三)把握網絡切入教學的時機,靈活地采用教學方法和策略


學科研究性課程的教學方法與策略,與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學生需要更為充足的交流與研討的時空。學習者既需要同步的集中交流,也需要隨時隨地的異步溝通,既需要與身邊的人合作,也需要更大范圍內志同道合的朋友與導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討論式、演示匯報式和模擬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將為研究性學習提供師生直面交流的時空,在這類學習、探討基礎上的研究匯報總結,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另一類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是安排學生在課堂時間內到網絡實驗室進行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從教學的時效性看,這種教學方法是比較低效的,在有限的40到45分鐘時間內,學生的收獲也不多。所以,這種教學方式更適于信息技術課教學的一種訓練課程。因為學生對信息的收集和理解是需要時間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可“為網絡而網絡”。網絡只是作為一種學習的輔助工具,對于網絡教育平臺的使用時機,更多地適用于課余時間(非實時性的),這樣學生才能夠有更充分的時間和精力對資料和問題進行理解與消化。


(四)為學生提供研究成果展示的大舞臺


學生成果的展示與分享需要更為便捷的途徑,我校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的途徑,為學生提供成果展示的空間,在“學生課題研究院”網站中開辟學生自己的網上成果展示區。這樣,一方面對學習行為與成果進行積極肯定,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生,都有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與人分享的渴望,都希望自己的成果更好地推廣并服務于社會,從而充分實現自我價值。成果展示區的開辟,無疑為學生的學習、創新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學習評價將更能客觀地反映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發展。


在研究性學習的活動中,學生學習的評價很容易從他們的研究成果來體現,但我們更多的是提倡學生得到在研究過程中的各種“體驗”。這種學習評價的目的不是“區分”,而是促進“轉變性發展”;評價的基本方式不是“確認”而是“對話”,并且主要通過學習者的自我反思而最終實現;評價結果的表現形式不再是簡單的分數與等級,而應該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習過程的跟蹤、學習成果的階段性展示


學習過程的跟蹤是依靠現代網絡教育平臺實現的,其主要功能有課程管理、用戶管理、用戶統計報表和學習情況分析等功能。通過學習情況這個功能查詢用戶學習的詳細情況,察看用戶學習進度、討論次數,并統計出相關的報表。這便于教師在學生研究和學習過程中更多地觀察和了解學生的情況,并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幫助。另外,在“學生課題研究院”這個開放性的網站中,記錄和體現了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這將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加強對學生的具體指導。


(二)協作技能與再學習能力的評價


現代經濟社會的特征之一是資源共享,它要求人不僅有競爭意識,還要有協作精神。故此,在網絡環境下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考慮協作技能與再學習能力這兩個重點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協同工作能力的培養,是讓幾個學生學會合作完成同一項任務,彼此之間的關系是相關的。協作技能體現了個體在群體中的作用如何。在網絡環境下,學生制作成果網頁的過程,就是一個最好的協同工作過程。所以協作技能的評價,對培養學生的情商是很有幫助的。同時,由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不可能只靠信息技術課所學的知識就能完成任務,往往需要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再進行自學和充實。是否具有這種再學習能力,也是一個人今后發展的關鍵。


(三)學習個體的評價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作為學習個體參與到活動中去的,對于學習個體的評價則應更重于他對活動的參與和體會。通過網絡活動中的討論、學習筆記、電子郵件、討論組、答疑和日歷通知等不同的系統服務,不僅可以實現傳統學校的上課輔導,而且能夠提供交互式的個性化服務。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真正能夠有一種轉變性發展,而網絡也記載下他的轉變過程,這將有助于學生個體回顧其發展過程,也對教師評價一個學生的能力提供了客觀的依據。

 

下一篇:同伴提名法測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技能學習和心境變化研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免费福利| 日韩成人无码影院|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软件| 国产日产欧洲无码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 无码一区18禁3D| julia无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 |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专区精东影业|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 人妻丰满熟妇无码区免费| 人妻aⅴ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二区偷拍 | 最新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精品一| 无码专区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内射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特级无码a级毛片特黄| 欧美性生交xxxxx无码影院∵|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 人妻丰满熟妇aⅴ无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亚洲成a人无码亚洲成av无码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