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又到中高考前夕!3月以來,市心理咨詢中心、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知音心理咨詢機構等單位接到的考試心理咨詢呈直線上升趨勢。和往年不同的是,本市各大心理咨詢中心均出現一個新現象:一些中考和高考考生因為承受不了過大的壓力,或提出拒絕填報志愿、或不愿上學、或索性窩在家里上網打游戲。
孩子拒填志愿,爹媽焦頭爛額
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咨詢中心中心統計顯示,今年3月中考生心理咨詢比例已經遠高于平時,占總咨詢量的32%,而4月更是上升到近50%。幾乎每個咨詢師手頭都有好幾個中高考咨詢者,而事關學生,咨詢師面對的往往不僅是學生,而且是他們身后焦急萬分的家長。
文科班的Andy(化名)其它功課都非常好,就是老被數學拖后退,班主任為了培養他的數學興趣,特地安排他當數學課代表,他也非常努力,但是因為壓力太大,數學成績不見提高多少,其他科目的成績反倒因為花的時間少而往下掉。
Andy陷入痛苦之中,產生厭學情緒,覺得自己太笨,不適合上大學,于是拒絕填志愿。家人軟硬兼施也不見效,Andy父母為此焦頭爛額。
和Andy不同的是Jack和Linda,他們原先都是班里的優秀生,不久前卻因為害怕高考而出現了強迫。Jack在不分班前常常拿第一,可進入重點班后他一次也沒進過前三名,無法接受這一事實的他產生了嚴重的焦慮情緒,漸漸發展成為考試中每隔幾分鐘就看手表的強迫行為,一場考試下來,看了幾十次表,不僅影響答題速度,而且更加重焦慮情緒。這樣下去,怎么參加高考?初三生Linda遭遇的狀況也大同小異。
知音心理咨詢機構咨詢師孫嘉儀告訴記者,除此以外,有些學生因為壓力過大而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癥狀,如、、、出冷汗、無法集中注意力等;還有的則是強烈地不自信,認為“肯定考不上,考了也是白考”,就索性完全放棄,拒絕上學,每天在家打游戲、上網、睡覺以逃避考試壓力。
是大事,但并非唯一大事
華師大心理咨詢中心咨詢師趙艷霞表示,考試壓力帶來種種心理問題,很重要的原因是考試及家長過分看中考試的意義。中高考是人生的重大事件沒錯,但很多人沒有認識到,這不是人生的唯一重大事件。
對一個人來說,事件意義越重大,相應帶來的壓力也越大。中高考本來就是“大事件”,考生和家長再人為地對其加碼,很容易造成“命懸一線”的感覺,令考生無法承受而產生心理問題。其實,一些考生拒絕參加考試、不想填志愿、不愿去學校,躲在家里睡覺上網,是逃避,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潛意識的自我保護行為。他們不敢不愿正面迎接壓力,就是怕被壓力壓垮。
趙艷霞指出,父母或自己期望過高的學生、心理耐挫力較差的學生、被父母過度保護過度關照的學生,都是產生考前的主要人群。對這些考生和家長,她給出以下建議。首先要調整心態,要認識到高考是“重要但并非唯一”的;其次仍然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增強自信;再次可以經常作些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很不錯,我已經比很多人好了”,有助減壓;最后,每天適當作些運動,或作深呼吸,或看笑話,或和家人同學交流,這些都有助于釋放壓力。
(實習編輯:楊玉龍)
下一篇:高考孩子為何不能靜下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培養組織管理能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