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北京159中學
高考復讀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考高分的復讀,考低分的也復讀。但在復讀的時候,你做好心理的準備了嗎?
■案例
趙同學,某中學高三學生,第一次高考因幾分之差沒有考上。他所在的班級團結和諧,老師非常負責,同學之間友好,他還有幾個知心朋友。班里的學習氣氛很濃厚,同學之間比著學習,并相互鼓勵,對他有很大的幫助。在這次高考失利后,他對自己還是充滿信心,認為只要再努力一年,追上那幾分,自己就可以如愿實現上一批本科的愿望了。因此,他選擇回到原畢業學校復讀一年。但回到學校后發現,新的班級并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樣:他很難適應現在的老師和同學,對于學習也失去了原有的動力。開學一個月后,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當中,后悔自己選擇了復讀,覺得應該上大學。
然而一切已經無法挽回,失落的情緒及對環境的不適應使他深感痛苦,更加無心學習……
分析
每年高考成績公布后,一些未達到自己目標的考生、發揮失利的學生大多選擇重新復讀,以期來年實現理想。
許多培訓機構和眾多高中看出高考復讀的巨大市場,也紛紛開辦各種形式的復讀班,誘人的條件層出不窮。
但是,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各類宣傳,家長和考生需要保持一個冷靜的心態,應結合自身情況合理選擇復讀。
■對策
趙同學的高考成績在大本線以上,但因幾分之差沒能進入理想的大學。
以我們的經驗看,這類考生對于復讀應當三思而后行。趙同學原來的班級氣氛和諧,師生關系融洽,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他提高成績,同時,原來的班級中有幾個知心朋友,能夠互相鼓勵并分擔考試帶來的壓力。
而在換了新的環境后,趙同學需要重新適應新老師和同學,形成新的人際關系網,并融入新的集體之中,這對于承受巨大高考壓力的他來說是比較困難的。
趙同學在選擇復讀之前,對客觀情況過于理想化,認為復讀的環境仍能像原來一樣,而對復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估計不足。并且,對于自己新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心理穩定性等因素并沒有充分分析,當遭遇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時,心理就出現了情緒的波動。而新的環境缺乏傾訴的對象,使他無法將自己的苦衷“倒出來”,卸下巨大的心理包袱,因而導致了情緒低落而無心學習的情況發生。因此,心態的調整也是至關重要的,當我們有心事時,可以找要好的朋友或者家人以及心理老師傾訴,尋求幫助,切莫壓抑自己。
而落榜的同學在選擇復讀時,則需要分析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心理穩定性以及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經過充分的權衡后,再進行慎重的選擇。
下一篇:一天不考就心慌 孩子嗜考也是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應試期間的最佳心理狀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