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成功的溝通是不斷跨越障礙的一系列互動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源于成功的溝通。那么,師生溝通的障礙來自哪里呢?究其本源,障礙來自溝通的一方或雙方不恰當的心態,而這種不恰當的心態又通過不恰當的語言和非語言形式表現出來,從而阻礙和破壞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和發展。
在中小學師生溝通中,作為成人的教師通常在溝通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教師良好的溝通心態不僅是影響師生關系和諧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對學生建立良好溝通行為的有效示范。歸納起來,在師生溝通中,教師不恰當的溝通心態主要有三種:
我行,你不行
持這種心態的教師認為學生終究是學生,與自己實在是“差”得太遠,沒有必要和學生進行對話。教師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擺得很高,盛氣凌人且惟我獨尊。其實內心里懼怕失去傳統賦予的權威地位,有意識抑制那些比自己“行”的學生。
學生如果表現得好,這種心態的教師通常吝嗇贊美,而對于學生的錯誤或“不行”的地方則大肆渲染,雞蛋里挑骨頭,目的是要維持“我行,你不行”的心理優越感。
這種心態的教師在師生溝通中的典型語言如下:
“你為什么老是犯這樣的錯誤?”
“你應該……”
“如果你聽從我的勸告,就會……”,“你必須……”等。
我不行,你行
在“新手”教師中,這種心態比較常見;老教師遭遇新的教育變革時,也容易形成“我不行,你行”的心態。 “我不行,你行”的教師因為自卑感,往往不能和學生建立有效的師生關系。
尤其是今天的學生知識面寬,接觸或接受新鮮事物的機會與渠道比過去大大增加,教師的確有不如學生的地方。當教師在師生溝通中持有“我不行,你行”的心態時,就會比較敏感、多疑,生怕學生發現自己“不行”。
這樣的教師和學生總是保持距離,過分地強調“師道尊嚴”,關注學生對自己的看法,經常用諷刺挖苦的語言掩蓋自卑心態。
這種心態的教師在師生溝通中的典型語言如下:
“你認為你是誰啊!”
“班里容不下你了!”
我不行,你也不行
這種心態的教師,在師生溝通中具有很強的破壞作用。 因為這種心態的教師知道自己“不行”,但是,他們也不希望學生比自己行,因此,在師生溝通中,以打擊學生自尊心、人格為樂趣,缺乏作為教師的基本道德素養。
這種心態的教師雖然數目極少,但是,破壞性極大。尤其是當學生還是比較弱小的時候,身體與心靈受到傷害將會留下終身的痕跡。
這種心態的教師在師生溝通中的典型語言如下:
“你這種學生永遠不會有出息!”
“像你這樣的學生,長大了也是蹲監獄的料!”
教師如何克服以上三種消極的溝通心態呢?答案是以積極的溝通心態替代消極的溝通心態,即用“我行,你也行”來取代其他三種心態。“我行,你也行”的教師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既相信自己,也信任學生;既尊重自我,也尊重學生。
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塑造積極的溝通心態:
強化職業信念。有了對教師職業信念的認同,便會“樂業”,自我價值才會確立,自信(我行)的心態便會穩定下來。建立在職業信念基礎上的“我行”的心態不同于“我行,你不行”的優越感,而是在肯定自我價值的同時,也認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蘊含著巨大潛能的人。有了這種心態,才有平等的溝通,平等的師生關系。僅僅從形式上(如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強調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之所以收效甚微,是因為師生關系決定性的因素往往被善于空談的教育學者視而不見。
真誠賞識有才能的學生。由于教師自我價值得以確立,他們能夠真誠地欣賞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學生,并能夠有針對性地贊美學生,而不是說一些沒有“營養價值”的“你真棒”、“你真聰明”之類敷衍塞責的評語。
傳達積極的期望。教育領域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教師對學生積極的期望能夠通過微妙的途徑傳達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按照積極的期望方向發展。教師的積極期望會通過師生溝通(言語和非言語)的途徑傳達給學生,教師“我行,你也行”的積極態度也會讓師生關系變得健康而富有活力。
下一篇:高三學生面臨哪些心理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糾正孩子五音不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