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早戀的危害是什么?只要一說到早戀,家長們都是舉雙手反對的,所以會想盡方法阻止孩子出現這種行為,可是要注意,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和心理都不是非常的穩定,如果不是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那早戀可能會變成同性戀。
18歲之前,青少年的性取向處在不穩定時期,對異性同性都有好感,但從五、六歲到十三、四歲其間,是性別分離期,同性更喜歡和同性玩,不喜歡異性。因此中學生出現同性戀現象,很正常。不過,需要引起家長和社會注意的是,青少年的同性戀傾向或行為,絕大部分并不是真正的“同性戀”,而是生長發育期旺盛的性生理活動受到壓抑后的一種變形釋放。當他們對性生理現象一知半解,生理上情感上對異性有著強烈需求,但因父母的壓制或自我壓制,而使正常的情感宣泄無法得到滿足時,就很容易尋找同性來宣泄。
有關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同性戀人群比例只占3-4%,很多學生是受人際和心理因素的影響才改變性取向的,只要正確引導,或是透過心理治療,一般是可以矯正過來的。所以,在家庭方面,為避免性別模糊,父母要把男孩當男孩教育,女孩當女孩教育,不能因為喜歡男孩,生了女孩之后就把她當男孩教養。還有,做父母的要對孩子在異性交往中寬容一點,不能過于壓制。即使孩子早戀,也不能采取盲目封殺的手段,那只會增加孩子對異性的恐懼,長期以往會導致孩子不敢跟異性交往,將對異性的正常情感釋放轉向同性,最后發展成為同性戀。學校方面,需要多進行性教育,正確引導中學生建立健康的兩性觀念,還要多開展異性交往的活動。
當然,對于完全的同性戀來說幾乎是無法改變的。這種情況下,自我認同就變得很重要。任何人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要明白一個人的性取向和一個人的品質并沒有直接聯系,同性戀不存在對錯的問題,要學會接納自己,還要學會如何面對歧視,減輕壓力。
希望家長在生活中發現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用一個健康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他們,不要一味的指責,到最后不僅不能幫助他們,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加逆反的心理,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成長。
推薦閱讀:孩子早戀 家長處理不當危害大
下一篇:和異性約會不能斷定為早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早戀家長不宜一味責罵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