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位清華的男生在水木清華網站上大發感慨:"找一個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可真難??!"注重精神生活的大學生們渴望的是情感的交流,心靈的溝通。但人海茫茫,怎么才能發現一顆和你能對撞產生火花的心靈,又怎么能保證這顆心永不變心呢?
一般來說,進入大學后最先談戀愛的一批大學生們的戀人都是中學同學,在中學時代埋下的朦朧的種子在大學發芽。但這時候的戀愛很少能結出果實。這時大學生們各方面都還不成熟,對愛情、人生的理解有限,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人。到大三、大四階段,他們眼界開闊了,接觸的人多了,身心更成熟了,談戀愛的標準也發生了變化。往往和原先的戀人分手,又開始新的尋覓。到研究生階段,或工作以后,對象才會穩定下來,才考慮到結婚成家的問題。一名本科學歷以上的青年人,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談兩次戀愛是非常正常的。不少大學生都有三、四次的戀愛經歷。
改革開放二十年使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得風氣之先的大學生們的觀念就更加前衛。和中國社會傳統的道德觀相比,大學生們對愛情、婚姻都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他們在談戀愛時,一般信奉一位外國哲學家的"拾麥穗"原則。這位哲學家把談戀愛的過程比喻為拾麥穗。他說,有一個人在走進一塊麥地后,看見第一株麥穗就迫不及待地摘下來。以后他又繼續向前走時,看見的每一株麥穗都比手里的那一株要大、要好,他只能留下無盡的懊悔。另一個人在走進麥地后,看見株株麥穗都很大很飽滿,他東瞧西望,留戀往返,不知不覺快走出麥地了,趕緊隨便摘了一株很小的麥穗。第三個人在麥地走了快一半時,選擇了一株相對較大的麥穗摘下來,以后也許還有更大的麥穗。也許沒有,對他來說,手里的麥穗就是最好的。在選擇對象的過程中,大學生希望摘到最好的麥穗。
某大學新聞系的一名女生,進大學不久看見周圍同學不少成雙成對,感覺很受刺激,就在一年級下學期向同班一名男生主動出擊,兩人很快墜入情網。大學畢業不久他們就組成了小家庭。女的不久就發現這男生從不干家務,對事業心強、工作繁忙的她也很不體諒。每當她大老遠采訪回來,精疲力竭還要忙著做飯,男的卻只知坐在沙發上看球賽。多次嘮叨無效,因為男的本質上是個自我中心主義者,習慣于被人關心被人照料,對別人缺乏體貼。這位女同學因而多次累玻后來在老同學聚會上,她懊悔地說,如果能重來一次,她一定要找個年齡大一些,特別寬容,特別會體貼人的男人做丈夫。同學們議論說,她就是太急,只摘到了最小的"麥穗"。
北京各大學流傳著對各校女生的評價:"北大的女生聰慧,清華的女生丑,北外的女生漂亮,師大的女生溫柔。"為了找到更大的"麥穗",男大學生們在周末往往傾巢出動,穿梭于兄弟院校的舞場,到處捕獲。晚上回宿舍,就交換"情報",發現"獵物",互相出謀劃策,甚至代寫情書,所謂"一人有難,八方支援"。漂亮的女生受到所有人的青睞,追求者眾。北大一位嬌美的女生有一打多的追求者,她規定只給每位男性朋友半小時的談話時間。清華的女生也不甘寂寞,一位女生在互聯網上發布了一封信,說自己也許不算漂亮,但自信自愛,也懂得感情。該信贏得不少人的喝彩。大學生們甚至利用互聯網發布"情報",清華網站的一條消息寫道:"一個準GF(Girlfriend)昨天向我匯報說,北醫女生多,男生少,故MM(妹妹)們心情都很壓抑,時常心理不平衡,很容易上鉤(言下之意,她就是因此才上了我的賊船)。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北醫MM們,廣大的男光光們挺起腰板,大膽地去追吧!"下面還附了兩條注意事項:"1.男人不壞,女人不愛!2.千萬不要自作多情!"
也有人在接觸了各類同學后,"慕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發現還是最早認識的人好,因而在轉了一圈后,重新發現了那株麥穗。為了找到真正的愛情,大學生常常是要"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下一篇:青少年如何正確處理自己的早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早戀不是問題是現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