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1999年4月29日上午,南京建鄴區一位81歲高齡、名叫劉瑞的老大爺踉踉蹌蹌地從家中奔出,用一雙沾滿鮮血的手推開了鄰居家的門,平靜地對屋里人說:“我把俺老伴給整死了”。鄰居們詫異地望著這位平日一向與人為善的老大爺說:“這怎么可能呢?”沒有人相信他。直到老人攔下了一名過路青年,并用其手機報了警,鄰居們這才意識到劉大爺真的將老伴殺死了。?
無獨有偶,11月上旬,同是該市的浦口區再次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老翁殺妻案,不同的只是兇手是一名退休的大學教授,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老夫妻倆伴了幾句嘴。南京腦科醫院心理科的資料顯示,患憂郁癥、妄想癥等心理疾病的中老年人在該院占有相當比例。資料還表明,老年人一旦家庭關系處理不當,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而且有三個特點:一是農村人口多,占70%以上;二是文盲和小學文化居多,達90%;三是性罪錯較多。
心理抑郁是罪魁禍首
仍以那位81歲高齡老人的兇殺案為例,他們的婚姻是60年前由父母包辦的,當時他們一個20歲,一個15歲。然而兩人并非佳偶天成,雙方在感情上一直無法產生碰撞,但出于善良的人性,劉瑞一直像大哥哥一樣照料著妻子。解放后,劉瑞雖然也曾有過解除這沒有愛的婚姻的想法,但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他,硬是拖了幾十年也沒能說出口。相反,數十年來,家里家外,燒飯做菜基本上都由他一人承擔,已習慣于被人照料起居的妻子,也從未對辛苦異常的丈夫說過半句暖心窩的話,這使劉瑞的心理漸漸感到難以平衡。
當天早上,劉瑞像往常一樣早早起床,準備上街買菜和早點,當劉瑞抬腕看表時,高齡已使他兩眼昏花,看不清時間,于是他就問躺在床上的老太太幾點了,可是他連問了幾遍,老太太也沒理他,情急之下,劉瑞上前推了老伴一把,老伴突地轉身生硬地回了一句:“你自己不能看啊”。豈料這一句平常話,竟勾起了劉瑞的心頭怒火,他重又躺回床上,60年來的一幕幕場景重又浮現在眼前。劉心想:“我都80多歲了,侍候了你這么多年,可是現在子女不在身邊,指望不上,連你也不理我了,我還怎么活,不如先把你殺掉,隨后我再一塊死”。就這樣,上午9時左右,劉瑞用家中的菜刀殺死了自己76歲的妻子。
一樁本不該發生的悲劇發生了。從表象上看,此案與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但剖析案情的心理界人士指出:其實心理抑郁是造成劉瑞行兇的主要原因。這個觀點在劉瑞的子女那里得到了證實。據劉的子女回憶,隨著年齡的增大,老人患上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萎縮等多種疾病,身體情況越來越差,性格也變得急躁,近一年來脾氣更是變得古怪異常,常常在深更半夜打電話給子女,說自己要不行了。有一次都夜間11點了還向兒子鬧著要一臺新洗衣機,兒子只好連夜將自己家洗衣機送來。現在看來,如果劉瑞晚年的畸形生活狀態能夠早日得到改變;如果劉瑞的心理壓抑能夠早一天有人給他疏導;如果劉瑞的子女能夠早日發現父親的異常,如果……當然,這些“如果”都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因為悲劇已經不可挽回地發生了。
總的說來,老年期抑郁成因復雜。除了老人本身素質易感性外,還有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生物社會心理因素,這些易感因素有:軀體疾病、經濟收入減少、社會交往減少,配偶及其它親人死亡,遭受子女冷遇等。但同這些因素相比,老人長期獨處是造成心理抑郁的主要原因。
上了年紀的老人大都辛苦操勞一生,一把屎一把尿的把子女拉扯大,看著子女一個個成才工作、結婚生子、成立自己的新家,他們有說不出的高興。然而當長大的“鳥兒”一旦一個個飛走之時,他們雖然為了這些“鳥兒”的事業、前途和幸福不便挽留,但是他們心中總會生出一種莫名的惆悵:就這樣走了,自己含心茹苦喂大的“鳥兒”再也不屬于自己了。
子女們,請多給老人點關愛
2000年春節期間,一首《常回家看看》之所以短期內紅遍大江南北,唱得人熱淚橫流,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這首歌唱出了做父母的心聲,唱出了老年人寂寞孤獨,渴望與子女相見的心情。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這一美德如今在少數人那里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對于老人來說,他們缺少的不是吃飯穿衣、不是金錢,而是親情。換句話說,老人家再苦再累他們都能過,但沒有親情他們卻生活不下去。
由于經濟上的原因,許多家庭不得不暫時分離,帶給老人的當然除了孤獨還是孤獨。這種情況在農村尤其普遍。據了解,在蘇北沭陽、宿豫縣等一些經濟相對欠發達的農村,村中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和有一定知識的青年80%以上都到蘇南或其它地方打工去了。他們惟一能帶給家中父母雙親的就是每月寄點錢回來。一般情況下,他們大多要一年才能回來一次,而這期間老人的衣食住行或生病住院都只能靠其它家庭成員或親友幫忙。在筆者家鄉,有些農村甚至成了“空心村”——留下來的全是老人、孩子和婦女。這也正是在前來求診心理健康的老年人中,70%為農村老年人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再婚”也是近年來老年人一種理智選擇,但總遭到年輕人反對。老人家為何非要拉下面子選擇再婚?無非是為了找一個伴兒,找一個在自己寂寞的時候能夠聽自己說話的人。
就在筆者撰寫此文時,去年12月22日的南京某家報紙報道了這樣一件事,說是一位老太太因子女常年不在身邊,寂寞異常,于是選擇了一種方法——坐公交車去排除寂寞。她將某一路公交車從頭坐到尾,然后又從尾坐到頭,如此反復多次,但就是中途不下車。她的異常舉動引起了一位司機的注意,司機問她為什么,她說家里太悶,沒有一個子女在身邊陪自己說話,所以才想出來散散心,感受一下公交車上的“人氣”。不知假如這位老人的子女得知此事后會作何感想?
建立老年人傾訴中心很有必要
南京腦科醫院精神科李海林副主任認為,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時,心理功能也隨之老化,心理適應能力減退,如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件,極易促發包括精神病在內的各種心理障礙。資料顯示,老年人群中有15%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癥,而且隨著年齡增高,軀體疾病的增加,抑郁癥更為明顯。如果發展到自殺或危及他人傾向,則抑郁癥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但如果這時老人的苦惱與煩悶能夠及時得到發泄或有人傾聽,就完全可以避免各類不測。建立一個以提供心理疏導為服務的醫療機構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
此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對抑郁癥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李海林副主任說,老年性抑郁癥的前期臨床表現為:常因便秘、胃腸不適懷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癥;出現頭痛、失眠、乏力、胸悶、厭食等;坐臥不安,悲觀絕望,思維遲緩,總覺得有人要害自己或認為自己有罪;過分夸大自己的記憶力減退;有一定的自殺傾向等。建議有這方面臨床表現的老人應進行適度的自我調節;自我調節不起作用的應盡早治療或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此外,老人還要加強法律學習,增強法律觀念,遇事冷靜處理。
下一篇:空巢老人要給自己找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憶舊心理細分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